第52章 重点关注的几个目标(1 / 4)
随后的时间里,胡彪等人纷纷取下了身上外套之后,也没有取身上的沉重的盔甲,一行31人顺着唯一的土路向前走了起来。
主要是这一个月的时间下来之后,他们通过了艰苦的锻炼。
体力和耐体对比上一次参与任务的时候,不知道强出了多少。
另一方面,其实别看一身铁甲在身,动不动就是几十斤的重量,可是对比起了同等重量的物品压在肩头,可是轻松了好些。
主要是老祖宗们在设计明光铠这些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人体工程学的概念。
但是其中的一些道理,他们在常年的工作中还是懂的。
因此像是胡彪身上,那一件六十来斤的明光铠,多个部件分摊到身体各部位之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
所以,为了应对前往遂风堡的一路之上,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胡彪等几个身上盔甲被保留下来的老鸟,干脆就将盔甲一直穿在了身上。
在这一个赶路的过程中,狼青开始清点着他们带来的装备和物资。
胡彪等几人,则是探讨着本次任务世界。
综合了一番大家,对于相关历史和知识了解的情况后,得出了几点结论:
第一、崇祯七年鞑子的这一次入侵,应该是他们历史上的第二是入关掠劫;在黄台极的带领之下,绕道漠南从独石口入关。
期间除了杀到宣府之外,还波及了朔州、应州、阳和、大同等地区。
掠劫的人口和物资的数量,一时间没人记得清楚,反正应该数量极多就对了;鞑子也在这样的掠劫中,越发强大了起来。
反之大明北地,在这样的一次次失血中越发虚弱。
也不知道他们这些网友,需要应对的是鞑子的主力大军,还是一支偏师。
若是偏师的话,可能还有着一点活路,而若是遇上了鞑子的大军,那大家基本就是完犊子了。
第二、在明末九边地区,明军设立可很多的火路蹲和火路台,有着五里一墩、十里一台的说法;甚至一些紧靠长城的位置,
设立他们的作用,就是在发现了鞑子后,迅速的点燃烽火示警。
它们都是由大明卫所的军户把守,不过一个火路蹲只有数个军户带着家眷驻守;所以他们一行这么多人,那遂风墩明显是一个火路台的级别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