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第 119 章 试镜受挫(1 / 3)
虽然和廖荃初步达成了共识, 但路还是要一步步走。
既然下定决心去创办这么一个计划,就不能急于求成,如果真那么容易, 为什么圈里其他人不做呢?
总有比祝慈地位更高、人脉更广, 还面临职业瓶颈的演员, 他们难道想不到自己培养人才吗?
无他, 想做出一番成就, 实在是太难了。
单纯做演员, 只需要读懂剧本,吃透角色, 配合其他工作人员把戏拍好就可以了。
可是当变成组局的人, 看问题的眼光和处事风格都要有所变化, 对那些养尊处优,没有接受过太多高等教育的演员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挑战。
有的演员也尝试过投资潜力股,不是赔本就是反响平平, 唯二两个成功捧出新锐导演的中生,还在他们出名后遭到了背刺。
这还只是针对一两个新人来下注,在祝慈的设想里,未来她需要一个庞大的人才库来为她提供优秀的剧本和角色, 难度不亚于白手起家创业。
再说了, 那些有才华的编剧和导演一旦闯出点名堂, 都会想要独立主导项目,如果祝慈这里没有足够能打动他们的利益,人家又凭什么用宝贵的职业生命去成就她的美名?
导演、编剧、演员,他们三方的立场和诉求有时候是对立的。
在等待陈玉做出初步方案的时候,祝慈也没有放弃与各个剧组的接触。
挖掘扶持新人不是为了提升她的圈内地位,祝慈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欲, 她也不是慈善家,所有行为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尽量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保证她一直有好角色可演。
因为一个还没有落地的想法便耽误自己的档期,属于本末倒置。
进入9月,学校已经开学,祝慈也准备在学习上多投入一些精力,弥补上一学年的空缺,所以和各位制片、导演的会面多安排在周末或晚上,行程比较紧凑。
平心而论,拿到金乌奖之后,有意向和祝慈合作的导演们个个都有金光灿灿的履历,他们确实也是抱着诚意来的。
每一个递过来的剧本,祝慈都会认真对待,通读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之后再去和主创见面。
这些剧本里,既有祝慈擅长的武打片,也有改编自真实案件、揭露社会现实的悬疑片,也不缺亲情向的催泪片,几乎涵盖了往后一年里圈内待开的大部分项目。
就算近两年电影市场回春不少,但是每年明确会开机的剧组也不会像电视剧那么多,这里面有多重考量在,祝慈手里的这些资源说出去是会让不少人嫉妒到眼眶出血的。
遗憾的是,在和主创深入讨论之后,祝慈总觉得这些剧本还差了些什么。
不是她自持影后的身份在这里吹毛求疵,祝慈常被人夸选本子的眼光好,那是因为她始终站在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在看剧情,而非以演员的身份。
这么说吧,有名气的演员们常年身处在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环境里,吃住都有人安排妥当,缺乏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他们挑本子可能只看角色人设以及剧情波折和反转,无法立足于现实看透其中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