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把荀家往死里坑!(求收藏!)(1 / 4)
刚一送走荀攸,种辑就开始书写举荐荀攸为五官中郎将的奏表。
种辑和荀攸当年行刺董卓之事,可是名震朝野!
朝廷上下,谁不清楚种辑和荀攸那是过命的交情。
对于种辑举荐荀攸,兼任五官中郎将,根本没有人会多想。
东汉时期,朝廷的政务、奏表,都统一由尚书台处理。
换而言之,尚书台就大概相当于唐朝的中书门下、明朝的内阁。
寻常的政务尚书台的尚书令就能领着尚书们进行处理,重要的政务尚书令则会附上自己的意见,然后转呈录尚书事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进行批示。
如果三公也处理不了,便会再上呈给天子,交由天子裁定。
当然众所周知,刘协只是个傀儡皇帝,而三公,自从杨彪被罢免太尉之后,太尉就一直空着。
司徒之位到是没空着,可司徒赵温,也只不过是曹操为了不让世人真以为他是挟天子而令诸侯,故意摆在台面上的花瓶,名义上的唯一上级而已。
朝廷上真正做决断的是录尚书事的司空曹操以及总领尚书台的尚书令荀彧。
而有了曹操的首肯,再加上荀攸又是尚书令荀彧的子侄,荀攸自己本身还是尚书台的尚书之一,
尚书台的其他尚书们对荀攸的任命,自然是一路绿灯,而身为尚书令的荀彧同样也是从善如流。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光禄勋的举荐,再加上曹操都点头了,他作为荀攸的叔叔,总不能阻碍自家侄子进步吧。
于是,荀彧大笔一挥,新任的五官中郎将荀攸就开始走马上任了。
当然,荀攸兼任五官中郎将,也只是为种辑站个台,做个背书而已。
他哪有什么时间真去宿卫任职。
他之前说的那话,可不完全是搪塞种辑,他是真的很忙。
且不说尚书台还有一大堆的朝政要处理,就是军务也十分的繁重。
董承事发之前,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对逃命之事十分在行的刘备就已经找了个替曹操收拾袁术的借口,逃出许都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