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收揽阎忠(2 / 3)
奉命阻击的官军都是人家旧部,这仗怎么打?
可以说别的大臣兵谏,还要面临诸多问题。但为大汉平定不知多少股叛军的皇甫嵩,他要选择起兵就是众望所归。
沿途百姓会夹道欢迎,送粮送衣,而没起义的官军既打不过,又不想跟他打,那朝廷拿什么来阻挡?
不过王耀很清楚,皇甫嵩就算死也不会起义师,他就是这样的人。
看着白衣县君平静的目光,阎忠的热情逐渐消退,他叹息一声、缓缓道:
“公碍于清名,恐事败英名尽毁,故不愿起事。既如此,忠也只能辞去。”
王耀没说话,其实他能理解皇甫嵩。
打一辈子仗,老将军到今天要名气有名气,要威望有威望。虽然他不搞贪污受贿这些,但怎么都不会缺钱。
可以说皇甫嵩只要平平稳稳下去,那必定名垂青史,这是板上钉钉。
既然毕生
所有追求都已经圆满,他又何必要去冒险兵谏?且不说敗,就算事成也会引来祸端。自古兵谏者无论正邪都被帝王所记恨,当代帝王或因各种缘由没有动手,但下代新君定会清算。
皇甫家乃将门世家,皇甫嵩这一代已经超越前辈功德圆满,他又岂会去给家族惹下如此麻烦?
若不称帝立新朝,起兵做甚。
“先生现来朔方,是为劝耀兴义师清君侧?皇甫公威震四海尚且不敢,本伯又岂敢独自起兵耶?”
王耀摇头,灵帝不死他绝不起兵。
大汉苟延残喘很有一手,不能被表面所迷惑。即便看起来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但现在就贸然起兵,除非是皇甫嵩、卢植这一类大能,而且得抱着清君侧的大义,才有可能成事。
别看他王耀好像有点名气,但凡敢在刘宏活着时搞动静,就算抱大义也只有死路一条。
“非也,我来此并非为劝将军。”
似是那股激动劲过了,阎忠气息逐渐平静下来。他坐回席上,认真道:
“事情过去数月我想通了,非雷霆霹雳不得以救大汉,而具备条件者又各有疑虑。这不是我能改变的,与其每日忧心不如多为寒苦做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