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经济内卷(中)(2 / 2)
其三是市场疲软等等问题,甚至把问题指向民众把钱存银行不消费;
其四就是把责任推给了欧美,认为它们取消了大批中低端消费品和原料的订单,导致出口遇到严重阻力。
看来不能再听那些专家乱说了,得自己亲眼去看看。
李佳问道:“林放,其实我不太理解,地方保护主义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为什么中*不像“严打”一样下重手根治呢?”
林放笑了笑,根治?开玩笑,谈何容易。
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不仅有几千年来的地方利益传统思维影响,更与复杂的地方情况以及多年以来的地方经济驱动模式有关。
最早的时候,按行业按部门一杆子插到基层,结果地方怨声载道,要求上面放松一些。
咱们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把什么都集中起来,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这样地方就毫无积极性,经济就会出现问题。
如此,地方如愿以偿得到了想要的,开始积极发展本地的经济了。
但是,地方在发挥积极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有自己的小算盘。
思想比较差的就是去搞权力寻租贪污腐败,有责任心的会想要尽可能发展本地经济本地民生,有抱负的会做好政绩去到更高的舞台名留青史,总之地方的立场会跟上面不完全一样。
发展的初期,是土地承包,各地正想放卫星,但是也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上面只好整顿一下。
然后就是工厂企业承包,各地企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惜也相继出现了不少问题,上面只好再次整顿,收回央企、收回计划管理权、收回财权、税收、招工、商业、银行等等管理权力。
最后就是改革开放,地方的财政承包,市场机制解决并释放地方政府积极性的问题,启动了大陆经济腾飞的引擎,但是也形成了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那段时间,税收交完上面的,剩下是自己的,各地上交税收的比例都要跟上面谈,甚至讨价还价。刺激地方政府发挥能动性“经营”地方,搞经济积极性爆棚,仅仅在78年大陆的GDP增速就高达11.8%,在84年更是突破了15.4%。
但是,随之出现的问题却更为严重。
79年到93年最高财政在整个大陆的占比从46.8%降到22%,宏观调控能力急剧下降。第一次经济内卷结束后,也就是88年开始入不敷出,导致最高财政连续三年向地方举债度日,最高财政赤字从87年的30亿涨到93年的206亿,狂增将近七倍,赤字率20%多。
最高财政长官当众自我调侃:我现在只剩背心和裤衩了。
底下人却大声反驳:你哪来的背心,只剩下裤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