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天文望远镜(1 / 3)
这时候五台山的几位老学究自然也得收到邀请,当孔安国告诉众人河图洛书的时候都摇了摇头,打着哈欠,说道:“老了,真是没精神。”表示不感兴趣。要是以前的话可能还会趋之若鹜,但现在嘛……完全不太想动。
以前听沈无忧说他写的算术只是入门篇,主要是适合蒙学,当时还有些不太相信。现在沈无忧书房里面的书已经被他们搬出来了,现在放到了格物学宫,甚至还安排了护卫营的人驻守。这些书他们很多人都感觉在和看天书没什么区别,甚至还是在有详解的情况下。
留下来的每一本书都值得他们用毕生的时间来参悟,每一本书都犹如天地之秘籍,字字句句皆心血,纵然曲径通幽,也值得探寻到底。现在他们哪还有心思参悟什么河图洛书,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他们发掘。
沈无忧之前没日没夜的写书就是为了教育,编成的书籍有三十多本。孔安国一行人来了以后,也开始没日没夜的写书,他们都是围绕着沈无忧的书籍展开详解。
很多他们自己都看不懂,更不用说以后教学生了。唯一庆幸的是目前还是围绕蒙学展开,至少要等个两三年格物学宫才会真正开始授课。所以说他们还有不少时间可以用来阅读理解。
由于有几位要给蒙童上课,他们下午的时间几乎都是堆在一起讨论。讨论最多的还是物理,但是物理化学方面的书籍又和数学关联,他们又不得不重新学习数术方面的内容。
“物理云者,释以道之谓也。自古圣智穷理以致其用,凡物之行止动静,咸有本末之可究。故有形者必有其质,有质者必有其性,有性者必有其用,皆法之所在也。
天地之间,万物皆有理焉。日月星辰之运转,风雨水火之运行,生物之生长,皆依物理之道。是以圣人观象于天地万物,以理性穷之,而得其机巧。
夫物理学之道,在乎探天地万物之性,穷其变化之道,识其数理之奥。因时取象,以知万物之行;因理推演,以得天地之常。故有力学、光学、热学、电学之殊,皆物理之分科也。
物理之道,既在于穷理,又在于致用。故圣智者以物理之学,施之于技艺,制造各种器物,以利天下。如车船机械,利于农工商;医术药石,利于疾病治疗;演奏乐器,利于娱乐教化;军事器备,利于防御攻击。皆物理之用也。
物理之道,博大精深。自古迄今,物理之学不断发展,学者研究日益深入。虽穷理致用之难尽,然皆源于对天地万物之探索和理解。愿学者研习物理之道,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服务于人文社会,利泽无穷。”
颜曲珍对物理还有化学可谓是爱不释手,没日没夜的沉浸其中,做好的批注就达到了三本,这三本还是一个月之内写完的。在这孔颜两家来的先生中,就有一人对算术十分擅长,看过沈无忧写的基本算术后惊为天人。在他看来这完全就是近乎于天道,不过目前能看懂的也就只有两本。这种情况已经算是好的了,同来的其他人很多一本都很难理解。
这位名叫颜灵均的老学究,是颜家中专门研究数术的大儒。他的眼神总是充满了对数术的渴望,那种对数术的热情仿佛能照亮深夜的星辰。然而,与颜曲珍的兴趣相比,颜灵均对物理和化学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唯一无法割舍的就是沈无忧所书写的高深算术。
那些充满逻辑和智慧的算术题目,让颜灵均如痴如醉。他常常在深夜的灯火下,默默解读、计算,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那些复杂的公式,如同神秘的密码,每一次的破解都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满足。在他的眼中,算术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
然而,颜灵均在理解一千多年后的算术时,也遇到了许多无能为力之处。即使他对基本算术理解深入,但每每遇到更深的算术问题时,他也会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对他这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说,更像是一股致命的吸引力。在他看来,学问就像是一座攀登不尽的山峰,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每一步也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这次孔颖达对五台山的这群人有些不满,陛下都发出邀请了怎么还无动于衷?孔子曾经都发出过“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的千古慨叹。现在河图洛书已经出现,还能无动于衷?这要是让先人知道了后辈子弟如此不求上进这还得了?
不行!在孔颖达看来这个问题对于他们这些研究学术的人来说是一个大问题,他马上写出一封信痛斥这些同族。
就在长安因为河图洛书的出现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柳江这段时间一直在按照沈无忧给出的土图纸还原天文望远镜。
这是一个40几倍的初代天文望远镜,若是一个让后世人知道,一个40多倍的望远镜也能叫天文望远镜的话可能会嗤之以鼻。毕竟这只是初代天文望远镜,伽利略制作的初代望远镜也才能放大32倍。
这些镜片制作,都是之前沈无忧做望远镜的时候教给柳江的,目前所有的镜片都是柳江自己制作的。没有沈无忧这种开挂般的控制力,柳江几乎很难控制炉温,炉温是控制玻质量,去除杂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