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收网(上)(1 / 3)
宣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主,她父亲是齐国国君齐僖公,这位在华夏历史上声名不显,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但宣姜的兄弟大概人人都知道,便是史学界公认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齐鸣现在还记得,高中语文里就有一篇课文是《齐桓公求管仲》,当时还要求全文背诵。
而这宣姜,其实在史学界的名气也不小。《诗经》里的《诗经·鄘风》,《墙有茨》,以及《君子偕老》,内容都跟宣姜有关。
只可惜,3首诗里,有2首都是在骂她的。这也是她没能被写进历史课本的原因,名声太差了。
现在喜欢历史的人点评各朝代,喜欢用这么个短句概括:臭汉、脏唐、宋埋汰、元迷糊、明邋遢、清鼻涕。
其中臭汉和脏唐,指的是当时宫闱里,杂乱肮脏甚至罔顾人伦。但这都是宣姜玩儿剩下的。
宣姜是当时出名的美女,又是齐国公主,名声在外,地位超然。但这种王侯女子,自然逃脱不了联姻的命运。
她当时被许配给了卫国的太子:公子汲。
结果成亲时,当时卫国君主,卫宣公看上了宣姜的美貌,截胡了自己儿子,拜堂成亲。这情况,基本就是春秋版的李隆基和杨玉环。
婚后,宣姜生下两个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明明是一个妈生的,但两个儿子秉性却是大相径庭。
公子寿谦和有礼,公子朔却是阴险狡诈。
为了争夺王位,公子朔甚至向卫宣公造自己母亲的黄谣。大致意思就是,当时的太子汲和自己母亲暧昧不清,并且任然怨恨当年的夺妻之恨,有谋反的意图。
卫宣公心里有鬼,便在派太子汲出使齐国时,买通了盗匪要杀自己儿子。
这消息被宣姜的大儿子公子寿知道后,将消息告诉太子汲,让他逃跑。但哀莫大于心死,太子汲认为父要子亡,不敢不亡,他拒绝逃跑,打算赴死。
为了救下这个兄长,替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赎罪,公子寿灌醉太子汲后,拿上了代表太子的旌旗,先一步上路,果断的替兄赴死。
而太子汲酒醒之后,赶到现场,看到自己弟弟替自己赴死,悲痛之下直接自爆身份,也主动赴死。
这俩兄弟的死,成了儒家笔下有关孝悌之义的代表,《诗经》里的《国风·邶风·二子乘舟》说的就是这二人的故事。
公子朔费尽心机扫清了障碍,最后成功登基,也就是卫惠公,宣姜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当时的太后。
要只是这样,那宣姜的名声,也不至于太坏,毕竟当初她也是被强迫才跟卫宣公成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