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玩具(1 / 1)
一,滚铁环
作为一个9后,确实算是很有幸也可以称作无奈吧。我的童年玩具吗,确实不是很多,但那时真的可以玩上一段很长的时间。
滚铁环,对于这个,我们基本都是在上学路上或是放学回家的途中操作。
材料也很简单,两段钢筋。一段把它箍成一个圆环,越圆质量越好,滚的距离也能越远。除此之外,就是圆环的断口处也要做好处理,必须要保持间隙小,大致处于平行,有些人会选择直接截取一小段塑料管,把断口套上。但我不喜欢这样,理由是套上之后滚的过程中就没有那个悦耳的叮叮的碰撞声,而且对于个人技术挑战性不大。
铁环制作好之后,就需要制作铁勾。铁勾就简单多了,它的推力部分就是一个u型,然后在把剩余部分翻折9度。至于长度嘛,根据个人身高而定,一般就是一只手臂的长。
装备备有了之后,就是玩法了。玩法分为两种:一是每人手持一套装备的情况下,那就是看谁推得远。另外一个是只有一个人有装备的情况下,那就由他选择一个或者几个人一起和他玩,一人一次机会,铁环停了就换下一个人,轮着来。
虽说就是这么单纯的游戏,但是小孩子,都会有好胜心,因此一个个都想玩得越久,推得越远。自己有设备的,玩久了,顺手之后,一次能滚个四五百米,有的嘛,刚起步,结果还没开始就结束了——铁环刚推力滚出去,就拌倒在地。
话说这个滚铁环对于上课还是有益的,因为有的小伙伴技术差不多的话他就会提升速度,反正根据我练习滚铁环两年半的经验来看,比正常步行的速度快一点铁环更不容易停下来,所以去上课的路上也减少了时间。
固然,这个玩具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大大减少了在上学路上的时间,可玩的人多了,就出现了下课期间满是滚铁环的学生在奔跑,摔倒事件发生了,后面学校就颁布了一个规定——《禁止铁环入校园》。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兴高采烈地推着我心爱的铁环去上学,结果就因为在进入校园的过程中没有第一时间把它藏在那操场前面的那一抹三叶草的绿色中,又屋漏偏逢连夜雨般偶遇老师,因此我的铁环不得不在老师的办公室里面无聊地呆了半天。等我下午放学之后,胆颤心惊地向老师提出带它回家之后,老师的默认让它迫不及待地飞到我的怀中,然后惊恐万分地逃离那个恐怖的办公室。当它出现在我手中时,我十分确定我能感受它的心情,恍若一副脱离苦海的侥幸,也有对老师仁慈的感激。
后来嘛,当道路都是水泥路之后,按照道理应该是滚铁环的兴起,道路的平坦会让它滚得更加容易,操作也更加简单,滚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可它却慢慢消逝在过去。我对此产生了不解,为什么明明是对它越有利的条件,可它结果却是相反?或许,一些东西,真的只适应一个时代吧!
二,木陀螺
第一次接触木陀螺已经忘记是什么时间了?可给我现在的记忆就是好像是过年那个月大人才会给我制作,而我也是凭借我的坚持不懈才偷学到这门手艺。
木陀螺的外观就是一个圆锥和圆柱的结合体,因为陀螺现在也有。去个公园那些大爷玩的就是铁陀螺,现在的我每次遇到公园大爷抽铁陀螺的时候,我都会驻足许久,聆听一下那啪啪的抽打声。陀螺现在应该也有,只是都是买的嘛,没有制作那么麻烦。
木陀螺的制作原料一般都是选择密度大的木材,我小时候首选的是桃木,实在没有这个条件其他的木材也行,但是一定不要选择中间是软芯的,不然钉的钉子不正。木陀螺的木材选好之后,就要考验一个人的刀工了。刚开始是采用砍的方式,第一个步骤是砍出圆锥的大概轮廓嘛,所以可以大刀阔斧地操作,但是一定要保持一个中心原则,就是圆锥的尖点要在那段木材的中心位置。这里补充一下,选的木材也尽量保持是个直圆柱,方便制作也能让木陀螺的机动性更强。砍完之后就需要削了,当砍完大致的圆锥体之后,就需要用弯刀或是镰刀仔细地削着木片(削出来的说是木屑感觉太大,所以说是木片,然后还要认真观察是不是更加接近圆锥,这个步骤急不得,慢工出细活,所以要有耐心。削得很精细之后,就可以选择在中心部位钉上一颗钉子,以前不知道缘由。现在知道了,钉子是铁,磨擦的损耗更小,能提升木陀螺的使用时间,并且在抽打的过程中,钉子与水泥地板的摩擦声更能刺激小孩的兴趣,增加可玩性。想一下,你是想要一个只会转的陀螺,还是想要一个能转并且还会发出声音的陀螺。
陀螺制作好了,鞭子要制作。一节直的竹竿或者是木棍,然后可以选择直接用碎布条绑上。布条其实是最优的选择,但是我小时候一般衣物和布巾都不敢随便撕烂,所以我都是采用棕叶。割下一扇棕叶,然后用手撕成一丝一丝,然后在绑在一起就大功告成了。对于这两个鞭子各有各的好,布条做的使用时间更久,但是雨天会沾水,然后抽打的力度就不好把握,棕叶呢雨天晴天都可以,但是就是大概四五天就需要重新制作一个。
玩木陀螺的时候,我会注重仪式感,都会先把院子打扫一番,不是我勤快,主要是怕垃圾会成为障碍。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晴天抽木陀螺时会造成尘土飞扬,雨天嘛也会导致水滴四射,如果院子没有打扫干净的雨天,墙壁上,门窗上都会留下污垢,到时肯定避免不了父母的训斥。所以这边建议,为了你的身心健康,请勿在雨天玩。
小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忆,9后的我现在已经跟不上现在1后的思维,而我也理解不了7后的观念。所以有时候确实没有必要把思维和观念统一,我们只能做的便是向他们讲述。而我写东西的原因,可能也是想记下许多也会被忘记的东西吧,即使是我的经历,我也会有忘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