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再见汉阳吏 张谦问时政(2 / 5)
“韦刺史与陛下一番交谈之后,陛下对他的学识十分赞许,尤其是他那一手好字,陛下将其作品挂在书房,日日端详。有感于韦刺史的仁心与学识,陛下准备重开太学,让其担任博士,等你们进京述职的时候就可以见到他了。”</p>
“原来如此,刺史能得到陛下赏识,实在是他的福气,也是我等的福气。”杨阜欣慰的说道。</p>
杨阜这倒是真的替韦康高兴,虽然博士没什么职权,但是太学中担任讲师,身份极为显贵。韦康并不是什么精明能干之人,仅凭着一颗仁心还有一手好字,如今能有这个身份,也算是富贵无忧了。</p>
张谦点点头,说道:“提到太学,另一件事你们应该也收到消息了,洛阳来年将举办文试,挑选天下才俊,不分年纪,不论地域,成绩优异者,便可论官,各地官府须加以配合。不知汉阳诸县能有多少参与啊?”</p>
“这……国公,此事我们还未做过统计。凉州边陲之地,论读书风气远远比不上中原,亦比不得荆州益州,恐班门弄斧,徒劳无功而。”</p>
“糊涂!此事事关国家取士,是何等重要?凉州难道不是汉土?凉州十二郡国难道就没有一个可造之才?若是洛阳取士,陛下没有见到一个凉州士子,那该做如何感想?”</p>
“下官惭愧!”杨阜低头道。</p>
“惭愧倒是不必,只是此时还需重视起来,不仅要知道,而且要主动劝诫有才识之人前往洛阳参考,家中拮据者,官府可适当提供路费。你们想想,若是你们提供帮助的士子考取了功名,这不也是一种荣耀吗?”</p>
杨阜与尹奉对视一眼,疑问道:“昔日国家以孝廉论士,如今若只考较学识,若是出了品行不堪之人?”</p>
张谦明白了,原来眼前之人是担心自己送上去的犯错然后牵连到自己。</p>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有条规矩,那就是被举荐者犯罪,举荐之人同罪。</p>
到了汉朝,这条规矩也传了下来,不过不再那么死板。只不过若是杨阜举荐的人犯了错,杨阜不一定受到处罚,但将来杨阜想要升迁的时候,旁人提了一嘴此事,那可能杨阜的升迁就泡汤了。</p>
“国家取士,其中佼佼者自然会公告天下,传达郡县,若是真有品行不堪者,定会被师长同窗所检举,所以绝不会出现有才无品之人,至于心底的善恶,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谁又能看得清呢?你们只管重视此事,家中若有读书之人,也可前往洛阳一试,即便不为了考取功名,也可当做参与一次文化盛筵。”</p>
张谦这么一说,杨阜、尹奉瞬间就明白了,张谦特意提及此事,看来十分的重要,他们还真要重视起来。</p>
凉州虽然处于边陲之地,可是汉阳(天水)却不乏饱学之士。</p>
见两人会意,张谦也很欣慰,虽然明年的第一场科举注定不会像后世那么隆重,可是张谦好歹也和诸葛亮绑在一条船上,他可不想考试的时候,考场上就荆州、河南几个地方的学子。</p>
紧接着,张谦才提到此次特别来见两人的真正原因。</p>
“如今本地羌汉关系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