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华夏五岳(1 / 1)
黄帝远在五千年前,其疆域版图不出中原黄河流域,黄帝是否封岳无正史可查,但到唐虞三代出现了四岳是无可置疑的。
历史上各朝京都虽屡有变迁,均不出豫、晋、陕、三省范围,其所封四岳都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春秋产生了“五行“之说,战国时颇为流行。由于阴阳学家邹衍等人的大力宣扬,“五德终始论“越来越盛。“五岳“之说才应运而生,故《诗话》曾说:“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
中国岳山称名始见于《尚书》。《尚书》有东、西、南、北四岳,而无五岳。四岳山名见于经书者唯有东岳岱宗。《周礼·大宗伯·大司乐》始言五岳,而不言为何山。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才对名山大川较翔实可靠地总结了自五帝至秦代的演变过程:“因为夏、商、周的国都都在黄河与洛水之间,所以嵩山为中岳,其他四岳各随其方,四渎都在山东。至秦称帝,建都咸阳时则五岳、四渎均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后,才有了明确规定:自hen省崤山以东为名山五,即嵩山、恒山、泰山、会稽、湘山;大川二,即济水和淮河。“《史记·封禅书》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五岳自然景观风格各异,五岳文化本身就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厚重。《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禹五年一次巡狩五岳,从中岳出发,走东、南、西、北四岳刚好用时一年来巡视自己的领土。古代帝王由五岳的方位联想到他们的统治是由中央向四方无限延伸,因而带来自豪感和征服欲的满足。由此巡视五岳成为一种象征,在后世被固定下来;在一统天下之后,帝王都会巡视五岳。所以,五岳不仅是封建帝王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自汉武帝始,各代帝王又不断对五岳追加封号,唐玄宗曾封五岳为“王“,宋真宗封五岳为“帝“,明太祖则封五岳为“神“。由于其在中华民族心中的高大形象,五岳也成为各种宗教活动的理想之所。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五岳就成为佛教和道教的必争之地,成为中国著名的宗教圣地。大量历代帝王祭祀封禅的岳庙,佛教和道教修建的佛院和道观,增添了五岳的威严与神秘……
叶渊思索完后,看着这里感叹道:“秘境就已经如此之大了,小世界又该多么庞大?”
“小世界只有帝级别才能创造出来,紫薇帝宫也有一座小世界,名为紫薇小世界,堪比一域,只有紫薇帝宫的高层和姫氏血脉才能进入,那里是紫薇帝宫真正的核心。”姬清雪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