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5K求票求追读)(2 / 7)
“哦,我们以为是大学那种校企合作的模式。”
“校企合作产出还是有局限,伱们想想,一个学校教授的影响力始终有限,为了带学生,他们通常也只会选择和自己的学校进行合作,项目中的人都是自己人。”
“但骆院士这边明显不一样,他吸纳的是全国甚至整个蓝星的科研人才,你认为这种模式下产出的成果会和校企那种一样?”
“正因为如此,学会不仅能得到了官方的投资,还会吸引很多企业的投资。”单兴继续说道,“这些企业看中的就是学会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开放性的合作模式,他们知道,投资学会就是投资未来,就是抢占科技制高点。”
“那确实和普通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一样。”杨力点了点头,他之前没考虑到这一点,现在听单兴这么一说,顿时觉得骆氏研究学会的模式确实更加先进和开放。
“也就是说,我们要配合的实验就是骆氏研究学会的项目了?”丁向勇欣喜地说。
“嗯,学会研究员太多了,我需要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这是……把他们当成研究员们练手的了?
骆垚实诚的话让丁向勇和杨力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郁闷。
心情就挺复杂的。
丁向勇和杨力走后,单兴对骆垚说:“骆工,小苔藓目前同时支持那么多科研项目,算力会够吗?”
骆垚想了下说:“目前来说,算力还够,但以后就不一定了。”
“电力充足的条件下,我们也将全面迈进智能化社会,以后每家每户都有可能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存在。”
“我打算在东部建立一个量子计算机算力中心,实现算力资源跨区域调配。”
“骆工你的意思是,通过省际骨干网让全国都享受到是同等算力资源?”
“嗯,目前偏远地区再额外增加量子计算机设备没有太大的必要,过多量子计算机会导致算力冗余,与其这样还不如通过跨省调配的模式,平衡东西南北各省市使用算力资源的差距。”
骆垚深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算力资源的需求将会呈现爆炸性增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单纯地增加设备数量并不是最优解,更需要通过高效、智能的调配方式,实现算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确实如此。”单兴点头表示同意,“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如何确保算力调配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如何降低整个系统的能耗和运营成本等等。”
骆垚笑道:“有小苔藓不用,你们纯人工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