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2 / 3)
这边陈有和一听,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换了之后地方是要大一些,不够的再找相关的人买一点。反正妈住的那个老屋在春天已经垮了。老屋早就要垮的,前厅后方一根横梁都斜下来几年了,一直悬着的。一到下雨到处漏水,要不是有登时不时修补一下,它早就垮了。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一面墙倾斜了,肖家的几个儿子一商量,就把老屋对面的那块打了很久的地基喊人砌了墙,盖上瓦,把肖家安置了进去。
陈有和跟陈发世这样就算谈妥了。他马上跟堂叔告了别。从发世屋里出去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跑到房里另外的几个族亲的屋里。他还要找老屋其他的有份者沟通。这一一整天他都在外边跑。最后的结果是紧挨着发世换给他地的三户人家都同意成全他,按村里的地价把地卖给了他。经过几天的努力,最后陈有和得到的是一块九十个平方的碎瓦片地。除了自己换出去的地,另外还花了两千元买地基。
地的事解决了,打地基的师傅、泥水匠、小工也找好了。砖在敏世那里定下了,石灰和沙子也订好了,只等着按说定的时间送过来。最后陈有和又去请谦世叔看了一个好日子。谦世说这个月十九是个好日子,于是陈有和就定了十九开石打地基。
打地基那天,有财、有登、有丰三个兄弟,谭家英的两个姐姐、姐夫,以及柏林、河下的姐姐,外甥,山里舅舅的儿子,还有陈有和姑姑的儿子都来了。建房子是一个农民家庭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来见证落石仪式。
打地基之前,陈有和先在地皮上点了香烛、拜过神,再放了一挂长鞭炮。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谭家英露出了舒心的笑来,这是她多少年来盼着的事情,今天终于实现了。
爆竹响过之后,就正式开始打地基了。谭家英在挖好的地基里撒上几把铜钱和一些一元的硬币。这是什马、田中一带盖新房的风俗。打地基的时候要在地基下撒铜钱,没有铜钱就撒硬币。据说能保家宅平安。
地基打好了,马上开始建房子。这一块小小的地皮上,每天都热火朝天,欢声笑语。这里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希望与寄托。
除了陈有和这里,村里还有不少的人家也正在加紧建房子。
放眼整个羊山,这个落后的村庄,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基建工程。这也说明我们的羊山真的要红火起来了。羊山的春天到了!
说真的,羊山在这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世代以作田为生的农民一夜之间变成了农民工,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熟悉的故乡,去到陌生的城市务工。这其中有心酸、无奈,当然也有收获。人们的腰包确实比之前鼓了,吃的方面也改善了不少。以前只有过节过年才舍得吃的荤腥,现在却能经常吃上了。
另外,手里有点余钱之后,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盖房子。村里的瓦房被推倒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两层平顶楼房。你去看看,现在整个羊山村,甚至整个什马镇,整个芜丰县也看不到多少瓦房了!要知道,在五六年前,整个芜丰,除了县城,家家住的都是沙浆墙的瓦房。
只不过因为没有钱装修,绝大部分的人家都是起了个毛胚就搬进去住了。灰色的粗沙水泥墙,连白灰也没刷一遍。有一些爱面子的,倒会选择先把外墙刷一遍白灰。这给不知道内情的人一个错觉,这家在外边挣了大钱回来!
家家的二楼都留了一个吊楼,也因为手头紧而没有安栏杆,光秃秃地戳在半空;楼梯也没有装扶手,总之就是能简就简,先起个框架再说。至于家具嘛,就更不要说了。家家都是搬的旧家具进去用。这些东西可以以后慢慢添置。
另外,去年国家还出台了一个新政策。那就是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一切学杂费。
这意味着孩子们从小学到初中都不用交学费!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啊!孩子不用交钱就能上学,多好的事啊!这大大地解决了人们的困难。以前大家为了孩子的学费发愁,有许多的人家甚至因为不想出学费而早早让孩子辍学……
现在好了,国家的这个政策出台,让大家注重起了孩子的教育。羊山小学迎来了史上最多学生的一年,光一个年级就有两个班,全校总共有六百名学生!
家长们不再为学费烦恼,转而操心孩子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