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李积的态度(1 / 3)
此时的李积正在军中,征伐高丽和百济虽说大军损失惨重,但是也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得到了补偿。
财宝,牲畜,工匠,武器,更是数不胜数,这也让大军得到了补充。
就说战马,大军长途跋涉,算上后勤运粮和前方作战,共计投入战马就有五十万匹,大战之后虽然得了些补充,却也捉襟见肘。
如果放弃眼下的物资上缴国库,再向皇帝请命拨下银两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连年的战争,天灾,已经让朝廷财政很吃紧了,要不然,皇帝也不至于打这批物资的主意。
最重要的是,这些物资给了大军补充机会,也给李积出了一道难题。
按照皇帝的意思,所获的物资要留出一部分上缴太府寺,用以支持制度改革,李积有些头大。
古代兵法认为必须依靠奖赏财物,而奖赏财物的来源便是敌人的军需物资,当然战后的劫掠品一般也计入在内。
这虽和兵法中所倡导的:“破敌先入掠;隐欺破虏所收货者,斩”的法令看似矛盾,实际在运用中有很大的灵活性,要保持军队很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大量的赏赐是必备的,所以才会鼓励杀敌取财。
唐代初期,对于军队的赏赐,政府没有明确的规定。每逢大战,军事主将的个人意志对于军赏及分配有着重大关系,赏军问题也仅为军队内部问题,唐朝中央对于军赏(特别是物质方面)无所定例,赏军的方式与古人兵法所宣讲的内容如出一辙,军事主将是赏军的倡导者和执行者。
另外,由于唐代统治者出于各种原因的对外战争,造成了军费的大量激增,对于唐代军队内部的稳定。
眼下,许朗要给获得的财务定一条规则,这势必是动了军队的蛋糕,军中的将领们颇有微词,李积虽然对皇帝的命令贯彻如一,却无法平息军中的议论。
因为李积和军中将领们要做的是,保证军队随时能够开赴战场。
一旦打起仗来,消耗是巨大的,李积曾联合多个将领上书许朗,希望可以说服皇帝,他的观点也得到了诸多将领的响应,因为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唐军虽然屡战屡胜,但是从消耗上来说,早已入不敷出,无论是军费,军粮,兵力,武器等消耗都是非常大的。
如果继续打,大概率可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但是皇帝的想法谁也无法预料,就像覆灭以后的百济,谁能想到它还会有一个复国之战。
让李积更加困惑的是,自从许朗登基以来,一下子整个局面仿佛都发生了惊天的变化。
即便是苏定方跟随皇帝御驾亲征,也接受不了这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