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选拔制度(2 / 2)
公府与州郡既有自行选官之权,而被辟除的属吏又不为朝廷命官,故去留亦可以自便。
另一方面,公卿牧守既可自行辟除,他们为了发展个人势力,皆争相以此笼络士人;而士人为了做官,也不得不依托权门。这样便发展成为一种私恩的结合。
西汉时被辟除者犹为国家官吏,到东汉则实际上成了主官的私属。于是朝廷集权力量遭到分割,地方割据势力得到发展,东汉末年四分五裂的局面,与用人之权转移到私人手中有很大关系。
总得来,在这个时代想当官,基本都是靠关系,有关系就有人推荐,有关系就可以在地方养望。
至于所谓的考试,基本都是走一个过场。
现在孙坚搞出一个这样的公塾出来为自己培养人才,其实就是变相给百姓子女一个当官的机会。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能当上官都是光宗耀祖的事,虽然现在会稽郡并不大,需要的官员并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不入流的吏,但只要有一个的希望,就足以治下百姓为之疯狂。
尤其是会稽郡的官员,待遇都十分丰厚,在整个会稽郡大部分百姓都收入不过1500钱的时候,会稽郡最低级一个吏员俸禄都超过两千钱。
相信消息一旦传出,报名处门槛都会被踩烂。
孙坚两人听到常威提出的方法之后,也是眼睛大亮,没想到这样子还能减弱地方豪强对太守府的影响。
现在宁波城这边还好,一切都是新建的,但他们不可能一直窝在宁波城,迟早会有走出去的那一,现在做好人才储备,到时起码不会无人可用。
“没想到打算搞个全民免费教育,最后竟然上升到选拔制度改革上面,可一年才一百个名额,是不是太少了?”
想到这,孙坚便对着常威道:“常威,能不能再多找点老师来?起码一年要培育两万个学生。我打算每年让太守府招收三千个学生作为后备吏员。”
常威听后都想骂人了,心中骂道:“你神经病吗?招收那么多后备吏员干嘛?你这是要害人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