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老大(2 / 2)
公孙瓒这样筑城屯粮的举动,都是非常必要的准备。可但其他的举动,就显得有点受惊过度了。
公孙瓒“斥去左右”,超过七八岁以上的男子就不能够进入易城,所有自己城内的事都由自己的姬妾们来做。
和自己部下们所有来往的书信,都由绳子吊上去。并且他专门训练自己姬妾们的嗓门,让她们靠大嗓门来为自己传达命令。
此时的公孙瓒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躲在了自己为自己修筑的易城里了。那些跟着公孙瓒一路打拼过来的部下、将领们会怎么想?一的连自己的老大都见不着,更别被信任了,于是一个个都先后离公孙瓒而去。
当然也有人还是不甘心,跑去问公孙瓒为什么要这样?
公孙瓒是这样解释的:“我以前在塞外驱逐叛乱的胡人,在孟津扫荡黄巾;那时,我觉得只要自己稍微再那么一努力、一使劲,下就可以平定了。
可是到如今,兵祸灾乱越来越多,才发现这不是我能够解决的,还不如罢兵修田、救饥荒年。兵法上百楼不攻。我如今‘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下之变。”
看看公孙瓒的辞,是不是发现和某个人异常一致?
那个人就是董卓。在他们俩的脑子里,有这么一个最简单的想法,那就是趁着乱世,我好好弄一把,弄成了那自然是好。
如果不成,我就退回来,弄一个安安稳稳的窝,屯集足够的粮食,滋滋润润的过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不过董卓没有等到他退守郿坞那一就被吕布杀了。这时的公孙瓒不正好就是退守郿坞的董卓吗?可是你公孙瓒真以为自己守得住自己这个的地吗?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这样简单的道理,公孙瓒居然都不懂?袁绍会容忍在自己的地盘上,还让之前的主人修一座城,滋滋润润的过日子?
而且他这种杀老大上位的,哪有金盆洗手不干就不干的,他哪有退路可言?
这样的农意识,这样的没格局的做法,注定了他最后自焚而死。
当然,这些已经是几年后的事了,现在的他还在死守着易京,还想着以后过滋润的日子。
而这时赵云他们刚派人与袁绍沟通,表示愿意用钱买俘虏和招收流民。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次竟然吃闭门羹了,却有了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