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敢于直谏范仲淹(2 / 3)
她命人将范仲淹的奏章直接交给宰相们,意思是看看你们用的是什么人,这人的是什么话,想看看宰相们如何处理这个不知高地厚的范仲淹!
这使得当时任资政殿学士、兵部侍郎的晏殊大为恐慌。他匆匆把范仲淹叫去,责备他为何如此轻狂,难道不怕连累举主吗?
晏殊也不知道是气昏了头还是振有此意,竟然“尔岂忧国之人哉?众或议尔以非忠非直,但好奇邀名而已。”
这就有点诛心之语了,范仲淹忧国是假,邀名是真!
晏殊对范仲淹有举荐之功,虽然他这话鸿硕的难听,完全是因为怕连累到自己,
但是范仲淹还是耐心的给他解释了一下!
甚至怕解释不明白,更连夜奋笔疾书写下《上资政晏侍郎书》,坦陈自己所作所为的原因!
其中有一句,“信圣人之书,师古人之行,上诚于君,下诚于民”,明言自己:“事君有犯无隐,有谏无讪,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
郝仁当时看书时对此记忆颇深,结合后来范仲淹的亲身经历,这句若是对君王有利宁可舍弃性命的话还是很有服力与感染力的。
而且范仲淹在举荐人晏殊面前也不是一味的忍让求全,不惜得罪饶了一些话。
“我正为受了您的荐举,才常怕不能尽职,让您替我难堪,不料今因正直的议论而得罪了您。”一席话,得晏殊无言答对。
你以为这就完了?
刚直的范仲淹回到家又写了一封奏章,这次直接递给了太后刘娥。
这封周奏章的名字蕉乞太后还政奏》那意思自然是简单明了,毫不讳言仁宗“春秋已盛”,请太后“卷收大权,还上真主”
差点没把刘娥气疯。最后还是赵祯,不知道是帮刘娥拉仇恨,故意贬黜范仲淹,引起百官对刘娥的不满,还是真孝顺,亲自处理了范仲淹为母后出口气。
总之,范仲淹的如此作为,自然没什么好下场,被赵祯亲自下令,贬出京城,任河中府通牛
值得一提的是,刘太后死后,仁宗立刻把范仲淹召回京师,派做专门评议朝事的言官——右司谏。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年轻的皇帝赵祯,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般人畜无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