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元佑八年八月(1 / 2)
皇宫商议的事杨元奇暂且不知结局,范子奇对于杨元奇的举荐倒是过了枢密院,政事堂更不会去杯葛这事,上次章楶也是同样的举荐,只是被高太后拦了一下。一个在中层武职门口徘徊的职位,枢密院通过,吏部就只会备案通过。
政事堂。
高太后不在,她卧病在床,赵煦这段时间在尝试主导讨论的方向,虽然最后大事决定赵煦还是会问过高太后,但赵煦发现他是可以出声带动事情往他想要的方向发展,实际当政事堂通过的事情他告知高太后,高太后也不会再去反对。当然,如果政事堂的群相能更领悟他的意思最好,这毕竟是按高太后意愿组建的政事堂。
现在政事堂讨论的是范子奇和李格非的折子,关于他们在洛阳和西夏使节谈判的细节,奏折详细把西夏使节团的成员还有这段时间谈判过程记录下来,唯一有点出入的是他们表现出对西夏的不信任,认为西夏使节团理由过于堂而皇之。对于耶律南仙,两个人更是认为涉及夏国和辽朝,不能妄自相信,这事关三房利益,和谈来得太容易。
赵煦现在有点头痛,因为尽管折子对西夏和谈目的存疑,但折子也明确西夏表现出来的还是想和谈,政事堂群相的讨论偏向于正式这次和谈,要前方范子奇和李格非促成这件事的落定。
这是政事堂现在的方向,这不是赵煦想要的。
要知道当年熙宁开边,别人认为这是王安石变法对外最大的一项措施,赵煦却更认为那是他父亲呕心沥血拿到的成果,王安石在位也好,被吕惠卿放倒也罢,他父亲神宗始终坚持一劳永逸解决西夏边患,只是结果不尽如人意,以至他最后劳累病倒。在赵煦眼中,他父亲的病亡和西夏战事有直接关系,正是元丰伐夏,宋朝把十多年的积蓄挥霍一空,又没实现战略目的,内忧外患下他父亲倒下了。
高太后当政,这成果已然毁掉一大半,一旦和谈开启,显然双方不可能通过谈判改变边境态势,最现实的结果就是保持现在既有的边境线,双方罢兵息战。
赵煦对于辽朝也好、西夏也罢,他是一种很平常的心态看待。所谓平常,就是他压根就没有认为北方这几个国家怎么样?!不过是曾经军力强盛罢了。他打心眼里认为宋朝占据了最富饶的土地,对面也是人,假以时日,只要组织得当,汉族以往的历史证明他们是能击败北方异族的,自远古的夏朝就是如此。当然,同样是人,宋要再现汉唐盛世,也得认真经营自身。
赵煦的这种平常心别在皇族,在整个大宋顶尖阶层都很独特,历届政事堂都视北方为大患,仿佛大宋是被压着的一样。他却真的是平视辽朝和夏国。
当政事堂左右相吕大防范纯仁、枢密院院事韩忠彦均有意促和的时候,赵煦清楚他不能硬顶,高太后卧病在床不能理政,他犯不着这时候起波折,他比谁都清楚,高太后这个奶奶命不久了,所有太医其实都束手无策,只是尽人事听命。
赵煦道:“范子奇和李格非两位大人正在和谈,他们心存疑虑,政事堂所持意见似乎和他们有些冲突,听张孝纯和杨元奇均已回开封,要不要听下这两个从使节团回来的饶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