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奠基之石(4 / 6)
巅峰时期,唐朝的羁縻州达到856所。但是随着唐帝国中后期的逐渐腐化,羁縻州屡屡出现反抗战争。很多羁縻州成为唐朝军政势力再也无法达到的弃地。
在外交上,李世民被周边各族拥戴为可汗,成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领,无人不臣服。
到了贞观后期,四夷大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
贞观时期的唐帝国,对周边国家的外交影响力,是相当恐怖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玄策灭中竺。
贞观十五年,印度的中竺国王派使者,来长安朝贺李世民。到了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以唐使的身份回访中竺。
但这时候,中竺的国王已被人篡位。新国王叫做阿罗那顺。不知道是不是治下不严,阿罗那顺的手下居然打劫了王玄策等二十几人。
虽然只是损失了财物,但王玄策把这视为奇耻大辱。这件事要传回长安,自己肯定被同事笑死。
王玄策并没有立即返回长安报告此事,而是转身去了周边两个国家——吐蕃和泥婆罗,请求借兵。
王玄策不过是从五品的官。可凭借着唐使的身份,居然借来了八千多精兵。转头,王玄策就把中竺灭了,将新国王阿罗那顺押解到长安。
王玄策之所以能借到兵,当然是看在李世民的面子上。因为唐军的战绩太辉煌。只要不是切身利益,没人想要得罪庞大的唐帝国。
在文化上,李世民开创官方修史,大规模启动文化拯救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在弘文殿聚齐四部群书20余万卷。
史书开始由私修向官修过渡。二十四史中有八部是贞观期间主持修成,是历代修史最丰硕者。
可以,在李世民的治理下,贞观时期的社会秩序河清海晏。
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
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这些死刑犯回家办理后事,到明年秋再回来就死。贞观七年秋,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
可以看出来,那时的中国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国民心中没有多少怨气。
贞观时期的唐帝国,相对周边国家而言,国力强盛,物产丰富,老百姓生活富足。这可以从三个侧面看出来。
一个是史书记载,贞观四年的时候,米价仅仅才卖五钱,达到历史最低米价。
在古代农业时代,米价是最核心的物价指数,米价很低就意味着物价很低。
当然,贞观四年米价低,也可能是刚好这几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