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1 / 3)
吴季姐和黄娘子占着灶屋,一时不会出来,梁堇就去三姑娘院里寻香豆顽去了。
“丰儿,你见香豆哪去了吗?”
丰儿手里端着一只铜盆,正在往扫好的地面上泼水,见是梁一姐来寻香豆,便凑了过去,俩人差不多大,这丰儿头上攒了朵雪青色的头花,梁堇瞧着稀罕,说布不像布,说绸不像绸,也不是罗,就问她这头花打哪家铺子里买的。
丰儿放下铜盆,沾了水的手往衣裳上蹭了蹭,然后打头上把花取下来让梁堇瞅,“外面铺子里可没有我这种,这是绒花,我嫂嫂娘家亲戚去了汴梁一趟,从那边带过来的,嫂嫂得了两只,与我了一只。”
梁堇接过来看,做工算不上多精巧,但能看出是棠梨花,染的颜色匀称鲜亮,吴家丫头们想买头花戴,不是去货郎那买,就是去头花铺子里。
头花铺子里的头花,有上等,次等,下等,下等是专门卖给手中没多少银钱的小丫头的,攒头花的料子想来是捡染坏的料做的,颜色常常不细腻不说,还浅一块深一块。
货郎那里的头花,颜色稍好一点,花形别致的都要价不贱,桂姐经常买新头花戴,在家中时不时地抱怨两个铜子买不到一只好点的头花。
丰儿见她喜欢,就说她嫂嫂娘家亲戚去汴梁,她要是想要,她给她嫂嫂说一声,托人家买两只回来。
梁堇就是没见过这种头花,怎麽肯麻烦她,听她说这样一只头花才三文钱,不由得感叹汴梁不愧是京都,就是繁华。
沂州此地谈不上贫瘠,但也不富,这种品相的头花,要是在沂州,一只怕是要五六文钱。
越是繁华的地方,像头花手绢这种东西越不贵,越是贫穷的地儿,越是卖的贵,卢妈妈和她提过,说在青州沂州一文钱买的炊饼又薄又小,但在汴梁,买的就个大厚实。
汴京里住着官家皇妃,王公贵戚,大官相公……都晓得这是个好地方,在这开食店的多如牛毛,故而做的菜食味好,实在,价钱还经济。
但并不是所有食店都这般,像那种只做上层人生意的大店,价儿贵的连小官都不敢进去。
与丰儿说了会子话,她就去丫头屋里寻香豆去了,香豆平时在三姑娘这做些浇花跑腿的差,天寒天热,轮到屋里的大丫头坠儿和喜儿去灶房拿饭,她们不想去,也都是使唤她去拿。
同是大丫头的春桃是个实诚人,轮到她去拿饭,都是自个去,极少使唤香豆这样的小丫头。
梁堇撩开竹帘子进了屋,因着香豆是打杂丫头,便和其他丫头挤在通铺上,不像大丫头,仨人一间屋。
怪不得小丫头都想当大丫头,单说一个住字,都处处比不上她们,她们仨人屋里摆三张床,床上还有帐子用,一人还一张桌,桌上摆的有梳妆的铜镜,香粉脂膏,梳头油等东西,还各有只圆凳。
而小丫头睡的屋,一条长炕上铺了六七张凉席,放的到处都是箱笼,脸盆,衣裳,绣花鞋……六七个人共用一张桌,早上起来
梳头发的时候,抢的都要打起来。
和小丫头的屋子一比,大丫头原本拥挤的屋顿时稍显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