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精益求精才能做到极致(1 / 2)
巧珍知道,生活在不断的逼着自己不得不去改变,面对着未知的明天还有市场上同行竞争对手的不确定因素,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才能在商海的沉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寸沃土。
要想做出特有风味的芝麻焦盖烧饼,就要在制作的工艺上有所创新,不仅方便顾客携带,还能保存方便,这样才能口碑相传。
她也见到在婚嫁中送亲的人,备上一份三十个烧饼的大礼,新媳妇出阁前身边通常都要带上几个焦盖烧饼,每逢遇到过河过桥的时候,司仪都会提醒新人把烧饼从车窗户扔出去,孤魂野鬼吃过之后,就不会为难新人,保佑他们一生平安。
丧事的话也离不开烧饼,一份礼馍往往是二十个。巧珍看着学斌曾经打的做烧饼的炉鏊,还是那么结实耐用,虽然在时光的沉淀中有些生锈,但是,却可以满足顾客既烤又烙芝麻焦盖烧饼的需求。
麦子、芝麻地里种的都有,如何打出色泽好看,口味俱佳的烧饼,让它成为老百姓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这还需要在实践的摸索中用心钻研,毕竟拿出去到集市上卖与自己打着吃还是有所区别的。
烧饼只烙不烤,会出现外表烧糊里面不熟,水分挥发也会产生不均匀现象。
只烤不烙,烧饼外面发糊,里面也无法保证是否熟透,只有先把烧饼外面烤焦,再把里面烤熟,才算达到外焦里嫩的独特口感。
巧珍想起第一次用做烧饼的铁质工具,她头天晚上发好面,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和面、打馍,出现打烧饼发糊的现象,她也是揣摩了好几次,在反复练习,打烧饼的过程中,才避免了类似的错误,没有掌握好火候,在烙和烤之间还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
虽然只是自己家里吃的烧饼,但是与专业打烧饼的对比,还得努力赶上,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任何一个细节上的不注意,就会影响到烧饼的口感与质量。
看似简单的事情,重复多次才能孰能生巧,要想让芝麻焦盖烧饼酥软好吃,就要站在顾客的角度去认真对待。
精益求精才能做到极致,对于繁琐的制作工艺,容不得一丝一毫马虎。
巧珍在灶房忙活着,她把发面与死面按照一定的比例融合一起,又加入了苏打粉和稍许的食用油搅拌和面,经过反复的揉搓发酵,再将揉好的面,麻利的分成一个个四等分的均匀剂子,揉成一个个光滑的面团压成面饼。
巧珍用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蘸上五香粉、油、盐和调料的一小块面不放,左手心把面团圆,以面做馅儿放在饼里面,看着严严实实。
她备了一个小碗放上水,主要防止面饼粘到一起,她在烧饼的正面用软毛刷轻轻的刷上一层清水,用箩把放在盆里静置浸泡两个小时质量上乘,颗粒饱满的白色芝麻仁均匀的铺上一层,这芝麻是自己提前拣好、淘过并浸泡过的。
又用圆形的木制工具——打馍锤使劲往下一按,定型之后,把芝麻压进烧饼里。
烧饼被巧珍做好之后,她小心翼翼的把它们排列整齐,放在厚厚的铁板上对两面进行烘烤,炉鏊里面正在燃烧的煤球,将自身的热量演绎到极致。
虽然天气没有进入夏天,但是巧珍身上的汗水却早把衣服浸透,她来不及擦拭。
直到看见烧饼表面显出浅花的纹理,再将烧饼的另一面,烙的芝麻发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