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 第一百一十七天(1 / 4)
叶浮光回到了沈惊澜的主帐里,她被哄得迷迷糊糊,虽然冷静下来之后总觉得这件事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可是后来又转念想到——
曾经能够威胁沈惊澜的、高悬于她之上的已经不复存在,以后也不会有太多让她陷入如此险境的局面,她们都轻轻松松地,不也是自己想看到的结局吗?
不知不觉间。
属于原著的故事已经结束,而叶浮光已经在这个世界里走出了新篇章。
不被作者偏爱的她们,挣脱了既定的命运,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才走出自己的路,又为何要在大团圆的结局前分别呢?
叶浮光绕过了那道弯,将自己说服。
不过这一切都是她内心的活动,而在其他人看来,便是沈惊澜通过那一夜王妃的酒醉,将人哄得回心转意。
无论如何,盘桓北境多日的军队氛围重又松快起来,就在时间也慢下来、等待沈惊澜伤势恢复的这些时间里,朝廷倒是传出了接二连三的大消息!
其一,皇帝自太原归去后病重难愈,于宫中驾崩,天下大恸,朝野缟素一月,帝位空悬,群臣恭请岐王回朝,与雍国公一同主持事务。
这已经是以二相二参为首的文臣集团对沈惊澜做出的妥协,双方都心知肚明沈景明究竟死在哪里、又是因为什么而死,但他们极有默契地都对此事装糊涂,因为沈惊澜还活着。
纵观古今,沈惊澜立下的战功也着实彪炳,况且一半的禁军在她手中,还有西北边防各知州的鼎力相助,即便留在永安的群臣能够挟禁雍国公,拿走另一半禁军的号令权,他们难道又能守株待兔、以逸待劳吗?
多年前,沈惊澜如何率领沈家军,踏破皇都的景色,仍留在许多人记忆中。
论兵法,论谋略,他们加在一起都敌不过这位十五岁从军、以赫赫战功拥立大宗朝立的第一亲王。
于是只能捏着鼻子示好,看看她是什么态度。
……
可惜沈惊澜并不着急。
她不光按兵不动,就领着这几十万人在北境烧粮草,还将自己的人先一步派回永安,写了封折子回去,让政事堂议一议不久前那桩震惊天下士人的科举舞弊案。
岐王送回去的人是许家子,要议的又是许家案,其来势汹汹,谁能不懂这其中之意?
永安城里光是各种势力的互相博弈就扯皮了大半个月,最后意思意思将当年污蔑许乐遥的人给推了出来,大理寺、刑部共同督案,就想将此事告知天下,其中既没提皇帝沈景明,更没有提到杨柏。
——这就是他们已经利益置换完毕,准备将事情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消息传到北境的军帐里,沈惊澜倚在一张白虎皮黑纹的软榻上,将二部共同呈来的、经过政事堂各省盖章的文书放在旁边,很轻地笑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