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多线开工(2 / 6)
不过相对而言,容量与安全寿命问题,是目前工业界和电池行业最关心的问题。
这两块,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中,有着数不清的研究所、高校、实验室亦或者其他科研机构在不停的研究。
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或者哪家科研机构有重大突破。
无论是锂电池的容量,还是安全与寿命,都只是在缓慢的前进,有时候甚至还止步不前。
可见要想在锂电池材料上有所突破,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紫金复合材料研究实验室,不,川海材料研究所以前也不是没有尝试过进电池行业凑个热闹。
毕竟真要有成果的话,那是妥妥的一本万利,直接身家亿万。
不过前任老板砸了几十万资金下去,他们的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没有任何收获后放弃了。
而他们这种,只是锂电池行业的一个缩影罢了。
全世界每年朝锂电池行业里面砸的钱是数以万亿计算的,光是一个华国,一年就要往里面砸大几千亿rmb。
尽管这些钱并不全是用于锂电池研发的。但哪怕研发资金只占据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每年投入进去的钱就超过了百亿。
于振真不认为他们这个一千多万总资产的中小型材料实验室能凑这个热闹,能在锂电池行业做出什么成果。
不仅是他,办公室中,除了徐川外的所有人几乎都是这样的想的,包括樊鹏越。
锂电池行业的前景的确很光明,但要推开这扇窗,难度很大很大,要往里面砸的钱,基本是数以亿计起步的。
菲尔兹奖的名头的确很响亮,但隔行如隔山,数学界的大牛,真能在材料界叱咤风云吗?
会议室中,很多人都抱有着这样怀疑的态度,甚至潜意识的认为这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首位上,徐川笑了笑,开口道:“锂电池行业拥有着庞大且未开拓的市场。没道理不进去分一杯羹。”
“而且在材料行业,我也不是没有任何的经验,我的导师就是物理材料行业的院士,此前的国内最出名的二硒化钨材料项目,就是他主导的。如今已经担任了咱们研究所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