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下一步(4 / 6)
有监管,非但不是帝王对臣下的不信任,反而还是对臣下的保护。
——没有监管,你或许还会纠结一下:要不要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或是做些损人利己的事;但有了监管之后,除非你天生就是个贪官胚子,否则,你就大概率会打消那不该有的念头。
可是在汉室——尤其是刘荣如今所身处的这个阶段,这件事,却有些过于复杂了。
后世人几可谓人尽皆知: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在后世新时代,其实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说服不了谁的开放性命题。
除了性善论、性恶论,后世甚至有了第三种看法——人之初,与其说性本善、性本恶,不如说是一张白纸。
你画善上去,那就是善,你画恶上去,那就是恶。
刘荣依稀记得,这个说法在后世也有相当庞大的认同者。
但在刘荣所身处的这个时代,这个命题,确实有标准答案的。
——人性本善!至于提出‘人性本恶’的亚圣孟子,在这个时代却属于毋庸置疑的邪说,根本不受主流舆论界、思想界的认可。
在这种背景下——在‘人性本善’的背景下,这个时代就出现了一种极为魔幻的观念。
即:无论什么人,生来都是善良的;
而一个邪恶的人,必然是从最开始的善良黑化而来。
让他从善良黑化到邪恶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为特殊的一项便是:他原本善良,你却不相信他善良;
所以,他本着‘我善良,你说我邪恶;我邪恶,你还是说我邪恶——那我还不如直接变邪恶’的念头,才从最初天真无邪的善良,黑化为邪恶。
这种观点,看似是有些诡辩之嫌,也确确实实有些强词夺理;
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受主流舆论相当程度的认同的。
——伱作为父亲,不信任你儿子是善良的,那你儿子真黑化了,这就是你不信任儿子所造成的!——你作为朋友,不相信你的友人是善良的,那他黑化成坏人,这就是你不信任朋友造成的!自然,作为帝王,你不信任你的臣子忠心耿耿、两袖清风,那等他真成了贪官污吏,乃至于乱臣贼子,你也就怪不得人家‘有负皇恩’了。
正是在这个逻辑下,这个时代的帝王,才会在天下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情时,一股脑将责任往自己头上揽。
——诸侯叛乱,是朕无德啊~——贼寇横行,是朕德薄啊~等等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