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教育的滞后性(2 / 6)
“仔细读一读这句话,马生的行为和宋濂之前的行为是不是一样?以同乡之子的身份去拜见宋濂。”
“彼时的宋濂,早已是闻名天下的大佬,马生根本没有害怕担心,就这样上门拜访。”
“结果是什么?”
“马生这个太学生,直接得到了宋濂的接待。”
“并且,一個小小的太学生,他的名字出现在了流芳千古的文章里,还是标题。”
“不仅如此,宋濂为了怕别人弄错人,还贴心地把马生的籍贯也加了上去。”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这句评语一出,不管马君则是不是真的有这个能力,但是当宋濂这位大佬金口一开,就算不是,那也是了。”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宋濂已经从朝堂上退下来了,可是他还活着,他还是大明文臣大佬。马君则凭借着宋濂的评价,可以去拜访更多的名师先达,继续把自己名声推广出去。”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有了宋濂的评价,加上【言和而色夷】+【用心于学甚劳】,这是多少老师都喜欢的学生,见到这样的学生,又有几个老师能忍住不用心去教。”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一个顶尖大佬将自己的经验之谈,尽数告知马君则,这是多大的福气,多大的恩情。”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这句话,大家读来可能会觉得宋濂在装逼,在炫耀,在展示自己的厉害,这个理解既对也不对,就算是宋濂在装逼,那也是无比真诚地心态。”
“有宋濂这样的例子在前面,从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一步步走到文臣之首,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传出去,谁会不佩服他呢。”
“比宋濂家庭条件好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可是论起成就来,宋濂才是第一人。”
“通过这篇文章现身说法,不是为了给自己博一个青史留名,因为他的地位已经不需要这一篇文章了。”
“他只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更多人一些道理。”
“他的际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和他一样,但是这篇文章,他把重点放在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把握住际遇,从而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