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缘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 > 解密曾国藩性格绝学 > (二)修整性格:自己给自己讲解人生道理

(二)修整性格:自己给自己讲解人生道理(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古代逃荒种田记 我死后,总裁痛哭,全家发疯 漫漫求仙之路 曲神天后养成系统 东京收租,从双胞太太开始 星火重燃后的美好时光 我的手机直连异界 涟漪 桃园小神医 天才崽崽是科研大佬[年代]

处处胜人并不是一件好事

永争第一是绝大多数人竞争的一种性格,但成大事者不在于处处争强,而在于适当地保存实力,在最需要的地方争第一。

处处要争第一名就是争强好胜。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如果控制得好的话,可以帮助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永葆充足的动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争强好胜也不例外,如果不能对它加以有效控制的话,它也很可能会成为影响我们正常发展的一个弱点,成为我们得罪别人的性格弱点。

1868年5月16日,曾国藩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其后,由于筹办“剿”捻的后路军火有功,封予他云骑尉世职。在一年中数迁,曾国藩可谓荣耀之至,这也表示清政府似乎对他很重视。可是,恰恰相反,他感觉到有一个阴影一直围绕着他,这就是曾国荃弹劾官文一事。

官文是旗人,在汉官密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深得清政府的器重,授以湖广总督之职。胡林翼任湖北巡抚时,知其不可动,遂处处推美让功,以笼络官文,使得湘军在诸事上均比较顺利。胡林翼死后,官文与湘军维持着表面的和气,但实际上已变得十分疏远。此次,曾国荃接任湖北巡抚,与官文同居一城,骤然间双方的关系紧张起来。

因为湖北按察司唐际盛与曾国荃的至友黄南坡仇隙很深,于是唐际盛便怂恿官文,奏请曾国荃帮办军务,以使其离开武昌,免于督抚同城。由此,曾国荃便与官文结怨,并伺机进行报复。

曾国荃先是奏参唐际盛,接着就弹劾官文。由于曾国荃营中无文员,奏折草拟后无人商量,恰逢曾纪泽在营中,但又不知参劾官文后的政治利害,因此奏折发出后,语句多不中肯,且文句冗长,首尾不相顾。曾国藩的心腹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载道:原折沅公亲笔,而刚(曾纪泽)所商定,并为缮写,以贪庸骄蹇,欺罔徇私,宠任家丁,贻误军政,循例纠参装头,后列各款,语多不中肯,文句亦冗沓拖长,首尾不相顾。曾国荃怕曾国藩知道后,阻挠其弹劾官文,因此故意背着他。外间知道曾国荃参劾官文后,不仅湖北的士绅持反对态度,就是曾国藩的门生故吏也认为此事大为不妥。曾国藩十分担忧,唯恐由此开罪了满洲贵族,于以后不利。因此,曾国藩在事先和事后均表示出忧虑之情,不太赞同此举。在1865年9月《致沅弟》的书信中。他嘱咐曾国荃说:“顺斋排行一节,亦请暂置缓图。”原因是:“此等事幸而获胜,而众人眈眈环伺,必欲寻隙一泄其忿。彼不能报复,而众人若皆思代彼报者。”总之,“弟谋为此举,则人指为恃武功,恃圣眷,恃门第,而巍巍招风之象见矣,请缓图之”。随后,曾国藩又在给曾国荃的书信中说:“顺斋一案,接余函后能否中辍?悬系之至。此等大事,人人皆疑为兄弟熟商而行,不关乎会晤与否。”再过十天,曾国藩已得知奏参官文之事已发,反复叮嘱曾国荃:“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一再告诫:“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曾国荃的性格是,一旦他认定了的事就非干不可。他陈述自己为何要参劾官文的出发点是:“臣窃维端揆疆寄,乃国家之重臣,非于军务、吏治、国计民生、地方安危,确有关系,虽至愚极戆,何敢曝其所短,轻列弹章?”进而,他在奏折中具体列举了官文七条罪状。事情发生后,经反复筹思,曾国藩便“密折保官(官文),请勿深究”。可是,曾国藩此举,却引起了外间的纷言,一时间曾国藩“劾老九”之语,纷纷扬扬,使得曾国藩无言以对,只有“麻木不仁处之”,以静观时变。

军机处派出专查此案的钦差,则“字字开脱,列据各司道文武禀覆供词,以驳原参,几无一事稍有影响,连阅前后两折,直如儿戏,直足令人喷饭”。甚至有人认为曾国荃指责官文“肃党”一事不实,要求照例反坐,治曾国荃诬陷罪。

慈禧那拉氏心里清楚,此次参劾纯属湘系与满洲权贵之间的权力之争,而捻军正盛,还需要利用湘淮两军出力,因此,开去官文的湖广总督职,留大学士衔,回京后又令其掌管刑部,兼正白旗都统,实际上对官文并没有什么损害。

但令曾国藩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此后不久,一大批湘军官员被纷纷开缺回籍,如陕甘总督杨岳斌、陕西巡抚刘蓉、广东巡抚郭嵩焘、湖北巡抚曾国荃、直隶总督刘长佑。这不由得使曾国藩警醒起来,他觉得这有可能是参劾事件所引起的后果。曾国藩在给郭嵩焘的信中写道:官相(官文)刚才有署直隶之信,不知印渠何故开缺?近日厚(杨岳斌)、霞(刘蓉)、筠(郭嵩焘)、沅(曾国荃)次第去位,而印(刘长佑)复继之,吾乡极盛困难之耶,思之悚惕。这不能不使曾国藩为自己的末路忧心,而且他日益感到朝廷对自己的冷淡和疏远,对为官不得罪宦室更有了一层深切的体验。9月13日,曾国藩奉到上谕:“着调补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着马新贻调补。”曾国藩深知,由两江调往直隶,这并非是对自己重用,而身在直隶,上下瞩目,只恐难以任久。可及早辞谢,又难于为陈请开缺的措辞。所以,曾国藩选择了不以胜人为胜,而是以退为进,极为聪明。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当学会不必处处胜人。拿破仑的家务总管康斯坦在《拿破仑私生活拾遗》第1册73页曾写道,他常和约瑟芬打台球:“虽然我的技术不错,我总是让她赢,这样她就非常高兴。”

我们可从康斯坦的话里得到一个教训:让我们的顾客、朋友、丈夫、妻子,在琐碎的争论上赢过我们。

释迦说:“根本消恨,端赖爱止。”争强好胜不可能消除误会,只有靠技巧、协调、宽容,才能消除误会。

林肯有一次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绝不会在私人争执上耗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得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因为,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孔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因此便有“谦谦君子”之说。“谦”是传统美德,“假谦”自然也威力无比。其一,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易于团结人;其二,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易于骄敌;其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易使敌疏于防备,伪谦假恭皆出于迷惑政敌的官场斗争需要,攻则出其不意,守则无懈可击。

在困境中与人相处的方法

处于困难的时候,如何凝聚人心,这是最为关键的成功术。曾国藩在这方面可谓很有招术,以致当时人们认为他也很崇尚权术。

曾国藩被困祁门时,李鸿章已回江西,幕僚也大多离开。幕府仅有程尚斋(桓生,字尚斋)等几人,没有一点生气。面对越来越冷落的“门庭”,曾国藩困窘不堪。这时李秀成带太平军大队人马破了羊栈岭,进克黟县,距曾国藩总指挥部的祁门大营仅八十里,朝发夕至,毫无遮阻。当时,曾国藩身边只有三千防兵,驻扎休宁的张运兰更是岌岌可危。曾国藩只好急调鲍超驰援祁门。曾国藩此番处于绝境,自料难逃一死,连遗嘱都写好了。祁门大营的幕僚惊慌失措,乱做一团。曾国藩见人心已散,不可强留,乃心生一计。一天,对其中一人说:“死在一堆何如?”众幕僚默不做答,悄悄将行李放在舟中,为逃避计。一日曾国藩忽传令曰:“贼势如此,有欲暂归者,支付三月薪水,事平,仍来营,吾不介意。”众幕僚听到这段话,大受感动,都表示生死同之,人心遂固。

可是李秀成在休宁柏庄岭与鲍超、张运兰大战失利,随即匆匆撤兵南下,经屯溪、婺源转入浙江,使曾国藩白捡了一条命。在此期间,曾国藩表面上谈笑风生,神态自若,内心则极为恐惧。据说,李秀成退兵之后,鲍超率亲兵一队前往祁门大营拜见曾国藩,曾国藩从容而出。鲍超下马,将行礼,曾国藩快步上前,与鲍超相拥抱,并说:“不想仍能与老弟见面!”言毕泪下,“不复能自持矣”。可见这次祁门被围,在精神上对曾国藩打击之重。

李秀成虽然走了,但太平军仍有大批人马留在皖南,尤其在占领徽州以后,太平军随时都有可能进攻祁门。所以,曾国藩令鲍超留驻渔亭,张运兰驻扎黟县,以加强祁门大营的防卫力量。但是,由于皖南地形特殊,而在兵力对比上湘军又处于劣势,因而,曾国藩仍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1860年12月中旬,太平军兵马三路再次向祁门发动进攻。东路破德清、婺源直趋祁门,西路破建德、鄱阳转攻景德镇,北路入洋栈岭进逼黟县。曾国藩四面楚歌,再次陷于惊恐之中。他在家信中说:“自11月来,奇险万状,风波迭起,文报不通者5日,饷道不通者二十余日。”曾国藩用兵皖南,全靠江西之饷,徽州被太平军攻占之后,浮梁、乐平、景德镇一线成为祁门大营唯一的对外通道,一旦被太平军攻占,就会文报不通,粮饷断绝,立刻陷入困境。此次太平军进攻祁门的诸路人马中,西路军人数最多,大约不下二万人,主将为太平军著名骁将黄文金,成为对湘军的最大威胁。因而,曾国藩急调鲍超赶赴景德镇救援。此时,黄文金与鲍超、左宗棠军激战负伤,率军退回皖南,使曾国藩得以很快恢复粮道,度过危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蜜爱100分:不良鲜妻有点甜(恰似寒光遇骄阳) 修真聊天群 重生初中校园:超级女学生 福晋有喜:爷,求不约 神棍夫人:夫君,要听话(卦妃天下) 山村小医农 全球基因 重生招财进宝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美女的极品锦衣卫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