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第一百五十章(1 / 5)
秋日的阳光下,远远看见一行人正在河堤上挑淤泥。
其中有一人生者一张圆脸,竟然是建平内的散骑常侍张络。
等池仪从前营回来后,张络便奉天子之命,前往运河这边,安排第一批官隶撤离。
为了维护工程秩序,此地除了工部之人外,还有许多右营中的兵卒。
民役们已然快要将建州到雍州陀清河这一段完全挖通,南地气候湿润,多见水泽,负责运河事宜的水部官吏亲去勘察,然后圈了一块平地,这块平地主要由沼泽构成,与陀清河相距三十里,他们先后派人挖了两条河渠,连接沼泽与运河,将沼泽积水排空的同时,又可以自上游引水,灌溉土地。
若从空中俯瞰的话,沟渠,平地还有运河,恰能组成一个不太规则的梯形。
——被派来陀清河这边的水部官吏都不是生手,之前新建的流波渠长达数百里,还用了井渠的新法子,也不过一年多便彻底竣工,如今修两条三十里长的小型河渠,当真是轻松容易至极。
如此一来,这片沼泽便能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负责此事的水部官吏赵去暑粗略估算了一下,觉得用最保守的方式估计,也可灌溉土地三百顷。
一顷土地等于一百亩地,周围除了旱涝保收的三百顷外,也有其它可以开发的荒地,若是能将这些土地都利用起来,绝对可以养活不少人,只是此处积水刚刚排空未久,尚未有人耕作过,还需慢慢开发。
张络来前得了温晏然的旨意,能够便宜行事,等水渠竣工后,当即给第一批劳役时间即将告罄的黔首授田,让他们能就地安居。
授田方案也是天子跟户部商量后定下的的,每个青壮都可以授露田三十亩,桑麻田十亩,不可买卖。
严格来说,这些黔首此刻还是官隶之身,张络也方便对他们做出各种安排,等田地分好后,就颁布新规,居住下来后,第一年先免除赋税,从第二年开始,前三年都需要上交所收获粮食的三成,第五年两成,第六年一成,此后就一直按照一成收。
在此的百姓并不能意识到税制从人头税改为土地税是一种怎样的变化,却会因为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希望而振奋。
而且这些人习惯了有组织的生活,也方便进行教导,运河这边的负责人辛边出身寒门,不仅擅长水利方面的工作,也了解农耕之事,她将挖河渠时清除出的淤泥留下当做田地的肥料,又将草木灰跟绿肥的使用方法传授给这些人。
因为留在此地的人数有千人之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壮,所以在上奏过朝廷后,本地县令特地为这些人单独设了一亭,右营中有些年纪渐大且不愿归乡的老卒,官府便择选其中品质端正者,留在此处暂代亭长里长之职。
除此之外,张络更以建平使者的身份公然宣告,此后运河沿途开垦出的荒地,皆按此标准进行授予。
其实工部官吏中,又不少人都对皇帝消耗大量人力来修建运河之事持负面态度,不过再反对此事的人,也清楚意识到,为百姓授田乃是一件德政。
对此事感受更清晰的,还要属那些接受田地的黔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