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德经》的理解之二(1 / 1)
《道德经》中除了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字:德。何谓德?提到德,有不少人就想到这个人心好,为人好,品德好,好像就应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样。那么《道德经》中德是指什么?
《韩非子·解老》中说:“德者,道之功。”《管子》中也有:“虚无无形之谓道,化育万物之谓德。”古人一般认为:道指本体,德指本体之功用。如此说法,我认为有些道理,但也出现偏差。
道诞生万物,又蕴含于万物之中,是一种绝对的,永恒的,不变的存在,而德是道化育万物过程的一种顺应事物发展的体现。《道德经》中所说德仍是宇宙万物的大德,并非我们通常所说人类中个人品德的小德,虽然小德蕴含在大德之中。道是不变的。《道德经》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可见道是不变的。而德不同,仅是道的作用过程外在体现,应时而变,应物而异,举一例:生态系统中的虎狼捕食草食动物,从德角度来说,虎狼有德,如无虎狼之类,生态失衡。人大量猎取动物,却是无德,因为虎狼为了生存,也保持了生态平衡,而人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享受,虎狼决不滥杀,只要吃饱了,就是猎物在眼前,也无动于衷,而人却不是这样。如果人仅为了果腹不滥杀,如远古人类祖先,就不是无德。
德实际上是万物顺应发展,这个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而是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体现出来利于世界有序发展一种外在表现。《道德经》中德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阐述,故才有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正因为德已不是道,而是道之功,所以当时空不同,物质不同,德亦会随之而变。“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不德,德无固定标准,因时而变,符合自然变化,顺天而行,所有有德;下德僵化,标准固定,生搬硬套,如上例如说,凡虎狼都是坏蛋,所以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才是真正的无德。
所以我们修德,应修上德,应时应物而化,如水无形,自然适合各种形状的容器。大家应该熟悉这样一个问题:说谎是不对的,是无德之事,然而,当病人得了重病,家人和护士却往往说谎,对还是不对,如果你理解了上德,这个问题就不成为问题,如果迷惑,当属下德。
真正做到上德最难点在于你能认清事物发展趋势,顺势而行,便是上德,要认清事物发展趋势,却又要明白大道,明白大道却已不需要德,“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以修行者,时刻反省自身很重要,明白自己有德无德,不怕一事失德,就怕不知道。“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