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坐堂(2 / 2)
男性在十六岁的时候就有了服从杂役的义务,这是硬性的规定,并且服役的时间为十天,当然了,超过这十天之外也是可以的,还会有好处。
如果服役的天数长达四十天,就可以对这一男丁所在的这户人家免除一个人口的口税也就是丁租。
当地今年大旱,缺水缺的厉害,官府只能征徭役,让百姓打井抗旱,所以上报得到了许可,允许他征两千青壮。
但打井是个苦差事,天又这么热,一滴汗咂八瓣,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因此便出现了逃役的现在。
被武魁打死的这哥俩,就是其中的代表的人物。为了打井之事能进行下去,武魁不得不杀鸡儆猴,所以抓了两兄弟,打算收拾一下,让下面的人都乖乖的听话,把事做下去。
但是呢,他没有考虑到,这两人做了一个月的活,已经五劳七伤了,身体不堪重负,再打一顿,肯定是吃不消的。打个半死后,扔到了牢房中,没挺到翌日,兄弟俩就一命呜呼了。
这个事呢,武魁是有责任,但从法理来说,他用刑没有错,打死人也不是主观的。他最大的错,就是阻止百姓上告。刑部当时核定,罢了他的官,羁押一年,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但魏征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父母官父母官,做县令的就该爱民如子。如果,他真的是爱民如子,把百姓当成自己的孩子,他还会这么做吗?下这么重的手吗?
且魏征还抓住了一个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不应该管武魁是不是主观的,他把人打死了事实。
而且,魏征还举了个例子,如果百姓因为失手,把官员打死了,那他算不算是杀官造反呢?朝廷和三法司,会不会体谅他的苦衷,他的不易,宽恕他的罪过,饶其一命呢?
不会!因为朝廷不会允许杀官的事发生。
那换句话说,难道官杀百姓,就被默许了吗?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哪个王朝,是靠着严刑酷法,酷吏治世而王朝兴盛的。
想当年,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刘邦在沛县,都是因为失期,害怕严酷的秦法,才起兵造反的。跟着他们造反的那些百姓,为什么前仆后继的与秦军作战呢?就是因为他们知道秦国不爱护他们。
今天,只是死了两人,不算什么大事,失的民心也许就只是服役的一小部分人。但若是不加抑制,那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可能发展到举国皆怨。
前隋的农民起义军,为什么那么多,就是因为隋吏不爱护百姓,将百姓视为牛马。
魏征是过来人,他亲眼见过他们眼神中的那股愤怒。那是世间最可怕的力量,是可以颠覆一切的存在。他不想再见一次,更不想大唐重蹈前隋的覆辙,所以他坚持自己的看法。
“太子殿下,你不会希望这天下到你手的时候烂透了,成为第二个隋炀帝吧!”
“你今天要是不杀鸡儆猴,那将来可就不好说了。”
实话呢,永远都是不好听的,李承乾虽然不喜欢,但也承认魏征说的实话。
于是,便将武魁的名字,添了今年的秋决名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