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 / 6)
毕竟倔老四这个称号不是浪得虚名的,当今皇帝下定决心要干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去。
人都躲进龙首宫了,抬棺能如何?堵门又能如何?
贾琮见众人呐呐不言,叹气一声道:“诸位不妨脱下官袍,去坊间打听打听,听听百姓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我想曹都的手里,应该有不少此类的评价吧。”
朝会上向来不怎么开口的曹久功轻咳两声,站出来说道:“坊间传言很杂乱,说什么的都有。很多流言直接在攻击朝廷的威信,有人甚至说,陛下骄傲自满,听不进谏言,逼得朝中忠贞之臣不得不以死进谏。有人说,龙首宫外血流成河,陛下已经杀空了大半个朝堂……”
抬棺进谏这种事,在百姓的心中有一种极为特殊的神圣感。
百姓们在听到朝中又闹出这样的事,只会认为敢拿命去进谏的官那肯定是好的。
相对应的不用说,定然是皇帝错了。
虽说如今的皇帝很圣明,但再圣明的人也会有错的时候……吧!
瞧,逻辑一下子不就圆上了吗?
孟罗义的额头,冷汗都下来了。
贾琮的问题他回答不了,曹久功讲的这些,已经印证了贾琮对他们抬棺进谏的看法。
正当孟罗义等人脸色煞白,明显内心动摇之时,却有一人站了出来。
翰林院侍读学士吴国忠,贾琮若是没有记错,此人是蜀党之人,如今也算是蜀党在朝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危言耸听!百姓听风便是雨,一些谣言罢了,解释清楚不就行了。科举乃国朝抡才大典,乃天下安定之基,陛下执意要更改科举之制,便是动摇国朝根基。此事我等若不站出来拦着,等到社稷倾覆……”
这人看似正义凌然,说出的话却令贾琮嗤之以鼻。
呵……
他冷笑一声,反呛一声:“动不动就国朝根基,国朝的根基是天下万民,是忠贞为国的文武百官。百姓安则社稷安,本侯还从未听说过,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忠诚于天子还能社稷倾覆的。”
一句话就将吴国忠呛得涨红了脸,好半天都没想到反驳贾琮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