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这人没救了(2 / 3)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呵。”韩硕很淡定的坐在那里,基本上没说什么,只是有提问了,他才回答。不像总联盟的几个“言词”执事,说出来的话都和政界的那些领导差不多,一套一套的,不过都是些陈词滥调,群众没听烦,记者的耳朵都快被磨出茧子了。
“主要的感受,可能是如今的自然界真的是变了,动物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地球的认知,它们的大脑发达程度,不会比人类差多少。我只能说‘大灾难’后,真的是物是人非。”
一口气说完这句话后,韩硕便没有再开口,好像先前的话用尽了他这一天所有的力气,坐在那里靠着高背椅,闭目养神。
之后,娱乐记者又问的许多问题,几个当事人也都一一解答,只是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不在场。
……
死。
生。
一对相反的字眼。
有人说死就是睡觉,一场不会醒的觉。
有人说生就是来受罪的,人生如戏,分分合合,聚聚散散。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中华的文字就是这么神奇,简简单单的一个死字,相对于不同的人,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一个人活着,他必定不是为自己活着,无论是谁,他的身上都会有背负,有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