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前布阵(1 / 2)
永历六年十月初三一早,漳州城南,郑军东山大营前的高埠之处,郑成功正站在大纛之下,看着底下已经基本构筑完成的防御工事。
围城时期从周围征集来的民夫大部分都已经在郑军解围撤退到东山的时候疏散了,如今阵地上正在搬运砖石木头,做最后加固的,基本上都是军中的辅兵。
按照郑成功和军中诸将的商议,阵前所筑的防御工事只是一道十分简单的土木结构胸墙,并不算得上牢固。而且,为了之后反攻的便利,胸墙之间每隔十步,就有一个缺口,只需胸墙之后的士兵一齐用力,就能踢倒。
在原本的历史上,郑军军阵的左右两翼是清军重点突破的地方,而如今郑成功要想将北风化为己用,就得诱使清军主力进攻大军军阵的左翼。
如此一来,中军和右翼就得在不使用火器的情况下,表现得十分牢固。而且,还必须让金砺以为,郑军的主力就在中军和右翼,左翼是极好的突破点。
就在胸墙完成最后加固的时候,郑清两军的哨骑已经在阵前爆发了多次前哨战,双方互有伤亡,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除此以外,郑成功还让赫文兴派出了骑兵助阵,在阵前三里左右部署了一道骑兵防线,防止清军的抵近侦察,天亮之后的短短一个时辰,就斩杀了七名趁着夜色和密林掩护,抵近的清军哨骑,打退了清军的三次侦察。
金砺或许也没想到郑军的骑兵会如此强悍,毕竟前两日郑军哨骑的表现实在是一言难尽,所以今日大军进攻之前,他并没有派出多少哨骑,这让郑军得以安然部署。
郑成功看着阵前的一切,面色十分平静,他作为大军的统帅,在这个和八旗主力决战的关键时候,自然要亲临战场,坐镇指挥。
当然了,就算是几乎每次大战都亲临前线的国姓爷,也不可能居于阵前,亲自冲杀。一军统帅要是在阵中出事了,那必然会导致全军崩溃,特别是郑成功这种深得军心,无可替代的统帅。
但国姓爷毕竟是国姓爷,咱们的穿越者青年,自然也继承了这样的胆识和勇气,尽管此时心中紧张万分,只能靠右手死力握住腰间配剑的剑柄掩饰。
不过,紧张归紧张,无论是身体原主意识的影响,还是从鼓舞士气,安定军心的角度来看,郑成功都必须和往常一样,站到当前的这个位置。
其实,作为大军的主心骨,郑成功恢复如初,站在高埠大纛之下,激励的又何止是军阵士兵?便是那些镇将,营将们,也都不时朝着大纛的方向望去,只要看到藩主伫立其下,躁动的心,便也就平稳下来了。
要知道,他们这次面对的,毕竟是八旗兵,虽然不是满洲八旗,是汉八旗,但对方的战斗力仍旧不容小觑,郑军曾惨败在了八旗兵手下,许多人心中都没有底。
这个时候,郑成功率领麾下大军不断壮大所积累的威望和号召力,就充分体现出来了。这些将领或许不相信自己,但绝对相信国姓爷。
郑军的军阵依旧和当初在小盈岭,江东桥一样——主镇居中,“张似两翼”。左翼是中提督甘辉,领六镇兵马,包括最为精锐的亲丁镇;右翼是前提督黄廷,领三镇兵马;中军头叠是右提督黄山,领两镇兵马,还有秘密抽调来的数千援军,郑成功则坐镇中军次叠,领两镇兵马居中策应。
和原本历史上相比,郑军的部署可以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兵力得到加强。
居中的赫文兴所领前锋镇骑兵调到了右翼,归黄廷统领;在中军作头叠的余新所领右提剿镇,右冲镇柯鹏,调到了左翼,归中提督甘辉统领。而头叠的黄山,右翼的黄廷,则得到了金厦和漳南六县抽调而来的各镇精悍支援,郑成功还留下了其中的一镇作为预备部队。
如此一番部署,使得郑军虽然表面上还是两翼袭扰,中军伺机突破,实际上却已经成为了中军,右翼袭扰,能够借助北风的,或者说至少不受北风干扰,兵力最强,主将最勇的左翼,成为了主攻。
而这个把自己伪装成猎物,实际上却是猎人的套中套,最关键的一点,还是金砺对于郑军的轻视,郑成功正是要利用这种轻视,达成自己击溃八旗主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