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抗清基业(1 / 2)
甘辉大胜于战场西端,黄廷大胜于战场东端,王秀奇接过意外重伤的右提督黄山,领着中军的三个镇和各镇挑选出来的数千精悍兵马,也当即追击而去。
金砺已经率领着三千余成建制的八旗兵脱离战场,从新桥北撤,杨名高也率麾下暂管的三千绿营军前往接应,而温都里,马得功,马进宝,王邦俊等人则是各自领着数百亲兵,紧随其后。
这个时候,前几日金砺派往万松关驻守的千余兵马,就显得无比睿智了。他们都将通过江东桥,以最快速度撤回泉州。
郑成功并不是没有想过要全歼这支清军主力,彻底瓦解清廷在闽浙的军事力量,但以他目前的实力,根本做不到。或者说,这么做根本不合算,甚至是毫无战略眼光的表现。
要知道,单单是如今的击溃,郑军便已经是竭尽全力了。而若是要以全歼这两万余清军为此战的作战目标,郑军的部署也必然要发生改变。
可问题是,东山一带的地形就是如此,若是要调整部署,彻底断了清军的后路,免不得就会被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金砺发现。
而且,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满清八旗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是远胜于郑军的,这逃出战场的近万清军固然没了反击之力,可若是被围住了,拼死抵抗,郑军也必然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这支清军覆灭了,闽浙二省还有江南的援兵,实在不行,顺治还能从北京调几千八旗来稳住局势,但是郑军的兵马若是拼完了,特别是那些老兵,想要恢复,恐怕就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了。
与此同时,损失惨重的郑军也会缺少兵马攻克福建,浙江的城池据点,建立起有效统治,这将会使得漳州反攻战役的胜利失去意义。
换言之,以郑军当前的实力,击溃这支清军主力,保存实力,经营漳州,训练强军,以此为抗清基业,再徐徐图之,伺机克复更多的土地城池,才是上策。
因此,尽管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见证了十七世纪的战场,看到了千军万马,枪炮轰鸣,看到了几万人的厮杀,此时心中还久久不能平静的郑成功,还是强忍着心中的激动,按着原计划,作出了最新部署。
王秀奇接管了黄山麾下的两镇兵马,并领着戎旗镇一同北上,进驻南靖县城,同时派出兵马扼住了南靖北面,博平岭的各处要紧关隘。
福建内陆峰峦叠嶂,易守难攻,清军也难以行军,更不要说保证大军的粮草供应了。郑成功只要派出少数兵马扼住紧要之地,便能借助山势,阻挡住从这个方向袭扰侵犯的清军,护住漳州府的平原膏腴之地。
赫文兴继续指挥前锋镇和铁骑镇追击金砺所率的败兵,而负责伏击金砺败兵的张名振看到了所谓的清军残兵之后,哪里还敢竭力围堵啊!
以张名振麾下的兵力和这些兵马的战斗力,若是全力拦截这近万清军,极有可能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而他要是不及时拦截,或者说拦截不利,便落下了把柄在郑成功手里。
换言之,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面对取得了“漳州反攻战役”最终胜利的郑成功,张名振都不能和原本历史上一样,保持那么大的独立性了。
与此同时,原本镇守金厦大本营的洪旭,周全斌,也将被郑成功派往了西面,收复同安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