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猛攻(打了,真的打了)(1 / 4)
第197章 猛攻(打了,真的打了)
宽阔的平野上,两支强悍的兵马在各自骑兵的掩护下很快完成了列阵。与此同时,郑清两军都在利用阵前的火炮不断朝着对方射击,试图以此引起恐慌,造成对手方阵型的混乱。
济度派出两千马甲,近千名披甲包衣兵,还有两千余绿营军,率先对郑军的左翼发起猛攻,右军在西面缓坡和东面山丘中间大约一里宽的狭窄平地上布下了一个厚实的军阵,中间是长枪兵,两侧是火枪方阵,东面山丘上还有三门四磅炮的支援,阵型十分坚固。
这些虽然不是训练鸳鸯阵的精锐强兵,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但在这样的地形下,用他们来挡住清军的进攻,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数千名清军一开始在极短时间内连续猛攻了三次,都没能取得一丝进展,甚至第三次进攻的时候,那些充当前锋的绿营军连郑军的火枪齐射都没能顶住,最终还是八旗马甲提前压上,才维持住了进攻的阵型。
不过,清军并没有因此放弃,按照济度的战略,他们必须在这里取得一定的突破,迫使郑军投入更多兵马,然后才能在接下来夺取缓坡的过程中减少阻碍,甚至是获得来自东面的策应和支撑。
在噶达浑的命令下,清军重新调整战术,八旗马甲不再居后压阵,转而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不断干扰两翼的郑军火枪兵,以掩护正面的进攻。
多轮齐射原本就使得郑军两翼的火枪方阵威力大减,此时再受到八旗马甲的牵制,几乎是失去了掩护中路长枪方阵的能力,而绿营军和披甲包衣兵组成的清军步阵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双方在战场东面这块狭窄的平地上展开了激战。
噶达浑接连投入兵马,猛烈的攻势超出了王秀奇的预料,但他也毫不示弱,双方围绕着这个狭窄的阵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清军利用骑兵成功牵制住了郑军火枪兵方阵之后,一度占据了优势,迫使郑军方阵逐渐后撤,甚至很快就突进了一百多步。
按照郑成功的计划,大战开始之后,王秀奇需要用两个营的战兵守住左翼的这个通道,扼制清军向缓坡上的郑军侧后实行迂回,稳定整个东面的防御阵势。同时,这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清军兵马投入东面,并迫使清军直接从正面进攻缓坡,把东面的清军主力彻底牵制住。
因此,面对清军的猛攻,王秀奇当即下令部署在第二线的右冲营投入战斗,东面山丘上的三门四磅炮和缓坡上的亲军营在战斗的关键时候,也随即配合展开反击的王秀奇大军从侧翼突袭了清军的侧后方。
由于郑军第二线战力的猛烈反击,正在全力进攻清军颓势立显,很快就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败下阵来,被迫后撤。噶达浑集中了数千精锐兵马的奋力一击也再次宣告失败。
到巳时末,在中路展开进攻的清军同样遭受到了挫折,蒙八旗马甲的袭扰并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郑军抽调出来的,支援阵线防御的两千余骑兵表现出了不俗的战力,郑清双方依旧维持着一开始的战局。
当然了,郑清双方的游骑都无法将对手彻底逐出战场,只是在两军阵前狭窄的旷野上追逐往来,对峙挑衅,两军后方都有随时可以支援的骑兵群严阵以待。蒙八旗的马甲便是在每一次刚刚取得优势,想要继续进攻的时候,被郑军立即击败的。
不过,这点小挫折对于清军来说不算什么,便是多次猛攻最终都被击退的东面战场,损失也不过千余士兵,而且大部分都还是绿营军和披甲包衣兵。
陈泰此时稳坐中军,正在静观战局的发展,他想要等到关键时刻,再把中路的核心马甲派上去,完成对郑军的致命一击。
但济度却已经按耐不住了,他看到噶达浑进攻不利,大队人马仓皇撤回,并没有和陈泰或者喀喀木进行任何商量,随即传令负责东面战场指挥的噶达浑立即调整战术,猛攻那个正面宽阔的缓坡。
不仅如此,济度还命令噶达浑在关键时候投入更多兵马,甚至是全部八旗马甲,以增强进攻的能力,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他要在郑军来不及反应之前拿下缓坡,完成对郑军防线的切割,进而获得战役的胜利。
午时末,两军在短暂的停火之后,缓坡上随即爆发了激烈的战斗,两个郑军方阵前响起了持续的喊杀声和枪炮声,郑军在这里不仅部署着最为精锐的两个鸳鸯阵千总,还有六门四磅炮,二十余门百子铳,阵线上的火枪则近半都是威力巨大的中型斑鸠脚铳。
在王秀奇的亲自指导下,郑军并没有将威力最为惊人的六门四磅炮分散,而是配合着缓坡的地形,直接集中在了正面,只是角度微微调整,这确保了驻守的郑军能够直接将最强的火力倾注于进攻清军的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