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东窗事发(1 / 3)
种锷,这位常年身处大宋边陲的老将,原本自然是与深宫之中的太后高滔滔并无多少交集。
两人之间的世界仿佛隔着千山万水,遥不可及。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太后却在一封密信中对他施以援手。这其中的缘由,其实还要归结于枢密使吕公弼。
想必远在千里之外的种锷打死都没想到,他上书天子请求增兵的奏疏已被扣留在枢密院中,且上头来自枢密院的意见只有寥寥几句,却无不醒目地体现着拖延二字。
在那次针锋相对的御前奏对之后,被种锷毫不留情撕开伤疤的枢密使吕公弼,已经在心中深深地将种锷记下,尽管他完全明白种锷对于韩琦一系的重要性,但还是因狭隘的心胸,竟决定冒着得罪韩琦的风险,好好恶心一回种锷,故而上奏还未到天子面前便已被私自扣留。
不过久在官场混迹的吕公弼自然也不会做得太过分,毕竟在政治主张上,吕公弼是坚决反对变法改革的,这便和一直试图变法的天子赵顼严重对立,也意味着吕公弼终究是韩琦等保守派的天然盟友。
因此吕公弼想的只是拖延种锷数日,借此好好出一出心头的恶气,甚至还幻想着种锷能向自己低头致歉,至于种锷是否会向韩琦打小报告,致使韩琦等人有微词等后果,吕公弼却丝毫不在乎。因为他也有自己的底气。
一个枢密使和一个武将,谁的分量和价值更重?
吕公弼相信韩琦这位睿智的老相公定然不会因此与自己反目,相反还会更加注重与自己的结交。毕竟一旦枢密使彻底倒向赵顼那头,而站到变法派的那一面去,后果不言而喻。
至于宫里的那位有何想法,吕公弼仍不在意,尽管两宫之争的迹象年初以来早已显现,他却对太后高滔滔一派并不看好,在他看来,高太后的权力不过限于后宫,根本比不上登基为帝的赵顼,区区几个宦官妄想染指朝堂,这不是自找死路么?
何况后宫不得干政,依旧是每个明君心中的底线,无论是变法派也好,保守派也好,大抵不过朝堂策论之争,一旦与宫闱扯上关系,后果不堪设想。
三日后,内官钱晋匆匆来到天子赵顼的暖阁,赵顼登基以来极为迷恋变法之说,每月总会抽出几日时间在此与王安石坐对论策,不过今日他并没有召来他的翰林学士,而是自己潜心细读商君之书。
“官家,老奴钱晋求见!”钱晋在门前躬身问道。
“何事?”暖阁里头传来赵顼不耐烦的声音。
“老奴本不该打扰官家读书,只是西府发生了一件事,老奴觉得关系重大,不敢隐瞒官家。”
“西府”指的是掌管军务的枢密院,与此对应的“东府”则是掌管政务的政事堂中书门下,因此西府这两个字着实有点敏感,赵顼沉默片刻,回应道:“进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