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万历十九年的秋闱(2 / 4)
这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呀。
解决完徐弘基的事,方华舒舒服服清闲了几天。
第四天一大早,灵儿来报门口来了三个书生,说是来接受公子的入学考试。
方华一下子就想起了杨廷筠,这家伙还真三天就学完了《几何原本》
“请他们进来吧。”
方华在花厅见了他们,跟着杨廷筠后面的还有两个年轻书生,自我介绍后方华才知道了他们的身份。
一个年龄稍微年轻的叫李之藻,是杨廷筠故交好友,两人都是杭州仁和县,不过不同的是,杨廷筠是文官世家出生,而李之藻是武将世家出生,所以他头上自小便顶着个百户的爵位。
可以说是从生下来那一刻就吃上了公家饭,不过李之藻志向远大,不愿只做那干吃白饭的闲人,所以毅然投入了科举大军中,并在前年拿到了生员身份。
现在,李之藻和杨廷筠一样,都是国子监的太学生,不过不同的是他是贡监,而杨廷筠是举监。
作为贡监,他有一个大大的好处,那就是他可以选在应天参加乡试,而不用回到浙江。
作为两大直隶的应天府,在乡试名额上相较一般省份是有很大优惠的,李之藻算是早期高考移民生。
第二年龄稍大的,方华一听名字,差点咬到了自己舌头。
这位不是别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徐光启,明代唯一一位精通西学的内阁大学士,
徐光启从接受西学的经验中悟出,科学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提出了“超胜”的概念,鼓励国人多多翻译西方著作,向他们学习,并最终超越他们。
同时,徐光启以超越时代的眼光,提出建立国朝科学院的概念,他建议大明应该设立专局,开展以数学为根本,旁及气象、水利、军事、地理、医学、会计、建筑、音乐等分科研究。
有人拿他与后世的林则徐比较,称他才是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徐光启,字子先,松江府金山卫人,和李之藻一样,也在国子监读书,同为本次应天乡试的应届考生。
好家伙,一口气把未来的圣教三柱石都凑齐了,方华忍住激动的心情,对他们一一展开测试。
十道题目三人很快答完,其中徐光启和杨廷筠都做出九道,而李之藻则十道题目全部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