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保送的机会?(2 / 3)
不去,那就说明自己要死抗到底了,秦县丞并没有这个鱼死网破的胆量o强大的官僚体系惯性,强迫秦县丞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老老实实跟着杜大人去刑部o
不过杜大人想起什么,侧头对范弘道说:“有人转告你,叫你将心思放在差事上o如果立下功绩,保举你入国子监o”
范弘道听明白了,这意思就是大人物觉得自己有两把刷子,让自己好好协助郜御史清查盐(张)务(家),如果能立功,就给自己去国子监读书的资格o
对这个奖励,范弘道只能撇撇嘴,毫无兴趣的答道:“晚生志在科举,这国子监不去也罢!”
不是范弘道看不上国子监,而是在这个时代,国子监对范弘道这样志(野)向(心)远(勃)大(勃)的读书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吸引力o
在国朝初年,科举和学校两种出路一样重要o科举就是举人进士的考试之路,学校就是府县学到国子监的读书之路o
在那时候,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监生肄业后待遇与科举中的进士差不多o到了官场上,监生出身和进士出身没什么差距o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科举越来越重要,进士出身成为官场上的金字招牌,成为所谓的上等清流,大部分高官要职清一色的都是进士出身o
而监生的地位则越来越低,尤其是恩荫监生和捐输监生大量进入国子监,监生的成色更是一落千丈,进入官场也只能当佐杂官o
原来是科举和学校并重,现在则是科举独大,国子监地位就很尴尬o监生出身别说与进士比,就是与举人相比,也普遍认为不如o
所以范弘道才对“国子监读书”这种奖励十分不屑,那真没有什么意思o他宁愿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去赌乡试会试,也不想在国子监混日子o
如果运气实力都欠缺,实在考不上举人进士,那就去做山人逸士,抄抄诗词扬名,也比在国子监浪费时间好o
杜文远看到范弘道的神态,便对范弘道的想法心知肚明,而且也十分理解,暗道一声此人也算志气可嘉o
看在同为读书人的份上,而且是替人传话的份上,杜大人解释道:“贤生莫非不知道么?监生有几种,举荐秀才叫贡监,恩荫入监叫荫监,捐納入监叫捐监o
其中这贡监在读书肄业后,不用经过乡试直接获得会试资格,能参加京城大比o莫非贤生对此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