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利益,战争(加更章节,求支持)(1 / 3)
“战争来了又去,我的士兵永远忠诚!”
战争是对军人价值的最直观展现,无论成败能够直面死亡的他们都是英雄,这个世界可以让战争铸造无数的英雄,但谁能为英雄的后路给予照顾?谁能对英雄迟暮恸哭?谁又来为战争买账?战场上英勇的战士,还是那背后默默无闻的人民。
欧洲战争的硝烟早已化为了空气里的曾经,死去的悲伤早已化为了遥远的泪水逝去早已找不到踪迹,但战争发生了、结束了,总得有人为之承担责任、承受痛苦。不是巴黎和会让德意志帝国走向了结束,新成立出来的德国魏玛共和国成了承担责任的悲哀,人民成了悲哀的主角。
德国在战争中丧失了将近一成总人口、七分之一土地,而结果换来的是天文数字般的战争赔偿。欧洲各国欠美国的战债共达103亿4千万美元。其中英国为43亿,法国为34亿,意大利为16.5亿美元。凡尔赛和约规定英、法等国可以从德国得到战争赔偿来偿还美国的债务,战胜国苦心地等候着战败国的赔款,因为他们也是一身债务。
“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会噎着!”
倒霉成了一种永远不会错过的运气,手忙脚乱的魏玛政府采取了千古不变的饮鸩止渴老办法,那就是增发纸币。灾难从那时候开始降临到德国人的头上,全速开动的印刷机很快为德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恶性通货膨胀。
1921年年初,一美元能够换得64马克,而到了1923年的时候一美元已经可以换取4.2千亿马克。德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企事业单位必须按天发给薪水,否则货币的贬值速度会让月初的高工资,到了月末的时候就连面包渣也买不到了。
生活用品成了非常紧俏的货物,市场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遮天蔽日的纸钱作为纸张而存在的价值还要高于其面额值。在战争中涌现除了无数战争英雄的国度,如今却因为战备,而让其人民成为了付出代价的人。
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列强们务必做点什么。
主张将赔款和战债问题联系起来讨论英、法两国,其政府首脑主张同时一笔勾销对美国的战债和对德国的赔偿要求。当德国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已无力偿还协约国的赔款,英、法等在德赔款问题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之时,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向法、意等六个协约国发出照会,提出英国准备放弃对德国赔偿的一切未来权利和对战债偿付的一切要求。言外之意,是要求美国一同作废弃战债要求的努力。
比利时军队占领德国鲁尔地区后,英、法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更加尖锐,德国也停止了对英、法等国的赔偿。美国总统柯立芝对报界声明,反对将战债与赔款联系起来讨论。后来,根据英国提议,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1925年11月设两个专门委员会,一个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金融之方法,一个调查德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
两个专门委员会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主席。由法比意英美等五个国家的代表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研究德国赔款问题。1926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该计划经伦敦会议讨论后通过后生效。
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提供折合1.9亿美元的8亿金马克贷款,以稳定其币制,
在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即由第一年10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付25亿金马克;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
发行110亿金马克铁路公债、50亿金马克工业公债;德国的金融外汇、铁路运营以及税捐征收事务受国际监管。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
1926年8月16日,计划被双方都接受后开始执行。毫无疑问,该计划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计划是道威斯高超的经济、政治才华的结晶之一,也是一战后美国迈向独立的世界主义政策的重要一步。
之前,美国表示将不参加国际联盟,但同时将与那些想组成一个非政治的国家联合体,以及想使惨遭蹂躏的欧洲国家复兴的外国政府合作。所谓的“不卷入”和“不参加”,即要以美国的方式对欧洲施加影响罢了。因为当时美国不具备控制国际联盟的能力,但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不参与欧洲事务显然是不可能的。
作为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计划不仅必将结束德国经济的混乱状态,解决了德国继续赔偿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而且也使美、法等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斗争以及相持状态得到了大大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