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决胜千里(1 / 3)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国家和国防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国防工业的潜力,对于该国家军队能否进行一体化作战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对当前的共和国军队而言,一体化作战强调的就是诸多兵种在多维作战空间,完成高度协调一致的行动、相互形成有力的支撑、最大限度的形成整体战斗力。
简要说来,一体化作战,是围绕统一的作战目的,以各种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高度融合的作战体系为主体,充分发挥部队整体的作战效能,在陆地、海洋、天空、电磁、太空等多维作战空间里,完成打击或者抗击敌方的军事行动。
放眼当今全世界,也只有共和国军队能够一定程度的将“一体化”作战理念付诸实践。而共和国海军所准备开展的琉球群岛收复战役,就是以该作战理念为出发点。
而这个概念最早出自于共和国国防大学的联合作战教材,编撰这本教材的自然是身为穿越者的张宇,这一全新的战争概念刚开始之时,受到了很大很多的质疑,后来有了计算机辅助军事模拟的出现,采用这种新战术的战斗结果与传统的战术相比较,无论是在作战时间、作战消耗、作战效果等方面都获得了优秀,也是从哪个时候起该战术才成为共和国海军、空军、陆军、二炮、特种部队等五大兵种高级军官所必修的一门课程——“一体化作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工业时代所发展起来的分散实施的战区性战役将不复存在,而在整个战区之内实施的一体化作战行动将取而代之。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十九世纪是海战制胜论,而现在当今世界发展主流方向是空战制胜论,未来肯定是属于信息战的天下。”
毕克强是海军陆战队参谋长,但他丝毫没有轻视一旁的宋世豪,以海军特混舰队作战参谋长身份带领一批联络军官前来和登陆作战舰队沟通交流的他,在商议完了作战j计划之后,曾是国防大学联合作战班同期学员的两人,很自然会聊到共同的话题,尤其是这个话题本身就与这次作战很有关系。
“可以想象,我军如果没有制信息权和制空权,就不可能有海上和陆地上的主动权。因为,战争将所有进步的先进技术都优先用于军事目的,经历一定坎坷和阻挠之后,始终会成为军队的中坚力量根源,回想当初我军刚刚接触信息化技术装备时,再想到现在的实战中已经广泛渗透开来的现状”以及实战胜利结果所带来的显赫证明,都已经很好的证明我军走数字化、信息化道路的正确性。”
“虽然现在我们的建设还尚未彻底完成、规模也并不是很大、业已形成的战斗力和信息化技术所蕴含能量之间还有很大差距,新军事变革所带来的更多的作战理念,亟需实战来检验、来证明,但经过精心准备的我们,是时候用必将会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海外战役的琉球岛战役,来证最终证明我们努力所必须获得的成功。”
每一次交谈都觉得很是对味儿的毕克强,很喜欢和有相同认知的宋世豪交流,尤其是两人司职于不同军种,彼此之间因为专业范围不同,反而因有不同出发点和考虑角度,显得有更多的意见可以交流、可以探讨,虽然整套琉球群岛战役计划并不是由两人参与完成,但他们的许多意见也都包含在计划之内。
本次作战计划,是共和国海军首次承担的共和国一体化作战理念的实战构想,本次战役参战主体以海军的海军陆战队和海军特混舰队为主,海军岸基航空兵、空军、陆军也都有很重要戏份的为辅,计划始终贯穿一个核心思想——“一体化、联合化”。
按照战役先期构思,计划拟定为共和国以多维化德空间一体作战,完成琉球群岛攻占并成功阻截日本本土来自海洋和天空的干扰因素,所以本次作战首先强调的是立体化、全方位的侦查和监视,甚至是透视陆海空战场,充分发挥共和国在军事侦查和监视的能力,从太空、天空、海上、水下、电磁等领域实施侦查。
为此,作为掌控着共和国天基力量的第二炮兵部队为海军调动了两颗光学成像卫星、一颗雷达卫星、一颗电子侦查卫星、两颗海洋监视卫星、两颗气象卫星、一颗测绘卫星和十颗通讯卫星。
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卫星,用于从太空直接监视日军的兵力部署、调整动向、物资集散、重要军事目标侦查。光学成像卫星,图像的轨道后能够每隔97分钟就飞过战区一次,可将获取的情报信息实时传回地面,也就是说它们能让共和国获取战区最新卫星图像的时间定格为1.5个小时。
雷达卫星实际全称是合成孔径雷达扫描成像侦查卫星,不受大气影响的它可以做到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完成对战区地表和地下目标的信息获取,比如陆地上的敌人固定工事、大型武器比如火炮和战车等,地下的仓库、掩体等。
而电子侦查卫星,与届时作战部队所派出的电子侦察机、岸基固定电子侦查站、海军电子间谍船等配合,形成立体化的电子侦查情报体系,完成对日军无线电通讯、雷达等电磁频谱活动规律捕获”确定其大小电子设备所处的精确位置、信号特征、作用距离等,以利于之后部队利用日军电子设备漏洞、实施电子干扰,甚至是主动消灭日军电子设备而夺取战场制电磁权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