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遇刺内幕(下)(2 / 2)
钱默说到:“还请牧翁如实相告,蒋山佣先生现在是不是就在您府上?”
“或者我应该叫他顾忠清!”
钱默终于想起了顾炎武(字忠清曾经用过“蒋山佣”这个化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南直隶昆山人。初名继绅、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因避人陷害,曾化名蒋山佣。居亭林镇,学者尊称亭林先生。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合称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顾炎武被称作是“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顾炎武论学主张“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强调学以经世,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之事,都应探究原委,反对明末空谈心性的空疏学风。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名言,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顺治三年(1646年,顾炎武本打算赴福建就职方司主事之任,大约将行之际,路振飞派人与他联系,要他联络“淮徐豪杰”。此后,顾炎武“东至海上,北至王家营(今属江苏淮阴,仆仆往来”,奔走于各股抗清力量之间,意图纠合各地义军伺机而动。历史上顾炎武此时应该在淮北联络各方抗清力量,不过由于钱默的穿越,出现了“献银事件”。顾炎武又化身为蒋山佣跟随在了钱默身边。
钱谦益见钱默已经识破了蒋山佣的身份,便唤出了顾炎武。
顾炎武拱手像钱默说到:“鄙人被清廷通缉,故而改名换姓结识公子,望公子见谅!”
钱默说到:“清忠兄,冒着通缉的风险来到钱默身边,怕不只是为了跟随钱默出谋划策吧?”
“早上的刺客究竟是怎么回事?”
顾炎武:“不识放心,刺客是自己人并无意取你性命。我本欲制造一次刺杀,一方面让清廷减少对你的猜忌。另一方面则是我好趁机举荐几个江湖人士做你的护卫。”
“只是没想到这个陆山海半路杀出,你自己趁势招揽搞起了亲兵营,我便不好再做提议了。”
钱默说到:“牧翁,忠清兄,原本洪承畴是从运河一路运银北上的。而后我提出了增加一路海运作为疑兵,现在看来恐怕事情有变。”
“杨文启曾将大批军资贩卖给我太湖义军,而太湖义军更是有人直接在其军中维持联络,义军传来的消息是杨文启也对这5两银子动了心思。我们原来的方案是将银子装船,到了江阴再偷偷转运。但你们想想如果自己是周伯达和谢三木,怎么可能放任银子在船上,不派自己的心腹部队押运,而让队伍待在镇江汇合?”
钱谦益说到:“此事确实不合情理,杨文启部并非周伯达和洪承畴的嫡系部队。唯一的解释就是银子压根不会在船上,不然他们绝不会放心把银子交给杨文启的。”
钱默问到:“存放银两的官库,我们有没有内线?”
顾炎武说:“5两银两要进京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天下,一月前鞑子命令扬州淮安两府疏通运河,招募纤夫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了,南京的藩库里有我们的内线,库外也一早就派人监视。银子已经全部装箱封印了,暂时没有出藩库的消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