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调研(3)(1 / 2)
谢磊这次下乡来渔池村,就是看能不能给渔池苹果想一个更广阔的一个出路,为了便于调研,两人都隐瞒了身份,对外人称是潘和平的远房亲戚,来家里看看。
潘和平回厨房拿着菜刀出来削了两个苹果递给谢磊两人,谢磊咬了一口,很甘甜,水分很足,今年的新苹果还没有下树,这些苹果都是去年的,放了大半年了,味道还是很不错。
顾斌仔细的看了一会关于渔池村的材料,插话道:“潘主任,你比较过没有,这苹果树的收入和种地比起来,那个更划算?”
“当然是卖苹果更能弄来钱,我们家也种苹果也种地,这么多年下来我也大略比较过,年年卖苹果胜过种粮食的收入。”潘和平很肯定的说。
顾斌疑惑了,不解道:“既然咱们苹果比种粮食更能致富,为什么渔池村的苹果种植面积一直不见大幅度的增长呢?”
谢磊瞥了一眼顾斌,笑着解释道:“这你就不懂了,从渔池村的苹果卖向哪里、怎么卖你就可以猜到:家家户户都是肩挑人扛把苹果拿到其他村子去卖,带出去多少当天卖多少,这苹果也有个成熟期吧?就算你想高价惜售存到冬天,可有这想法的村民多了去了,还有,苹果种植是复杂的活计,浇水施肥就不说了,还得隔三差五的喷药、除草,要是来了两亩地的苹果,一般的家庭都是一两个劳力,哪能忙得过来,还不如小麦种子一撒到地里等着来年收获干净!”
潘和平眼里闪过一丝敬佩,点头道:“谢书记说的对,就是这样,我们家不到一亩地的果树,每年差点没将我累死,十一个村民小组里面,哪家一年种两亩以上的,第二年基本上立刻减量!我这两年身体不行了,也寻思这将这果树在去掉一批。”
听着潘和平的话,谢磊渐渐陷入了沉思:苹果质量本来就是保一年没一年,现在更是最原始的货担郎进村的销售模式,既浪费了人力,又没有多大的利润空间,渔池村而且可以说规模化比较明显,但这点反而成了累赘,家家户户出去卖,都是附近的村子,难免形成内部竞争,价格自然被自己人压下来,在种植上有很好的区位地理优势,但市场位置实在偏僻,信息不畅运输不便,特色并不明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呀!
看一眼着正在吃的津津有味的顾斌,谢磊道:“潘主任,有没有想过对苹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
“加工,你是说那些果汁之类的?”潘和平见过世面,自然一下子理解了谢磊的意思。摊开手无奈道:“谢书记,这我做梦也想过,可这都运不出去加工出来东西我们卖给谁呀?”
谢磊哑然,苦笑着摇了摇头,想的太多,竟然想糊涂了。看来,一切还得从头开始,路慢慢修,现在没钱修成柏油路,至少要修个沙子路,等路修好了,货车才能快速进出,渔池的苹果也就能卖的更远,最好能像向阳肉栏厂那样签订一些固定的买卖合同,这样就能免去果农的后顾之忧,继续扩大面积形成集约效应就成了可能。虽然不可能一下子找到那么多年商家,可结合村民货担上门的兜售,这收入还是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但前提是镇上的宣传得到位,秦东市的各县区都要有宣传,这估计光靠宁塘镇政府是办不到的,还得要县委县政府的宣传部的出把子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