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 左良玉东进弃襄阳 杨嗣昌遣使立密约(1 / 4)
崇祯看出来了,但还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里面的原因就很复杂了。
最重要的一点,即使不考虑汉王就藩的缘故,单说杨嗣昌通过坚守郧阳、兴安,与武昌、荆州等地遥相呼应,多方牵制李自成的对策,也是个极佳的战略。
让崇祯自己想,也没有更好的对策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杨嗣昌能保证自己辖地内基本安宁,每年上交朝廷的税赋半分不少。在这个基础上,杨嗣昌还能从士绅、豪强手里弄到粮饷,从而自己负担大部分军需,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所以崇祯找不到更好的人选替代杨嗣昌。
大明可能有不少比杨嗣昌能力强的,但综合考虑能力、经验、威望、资历,能替代杨嗣昌的人就太难找了。
而且杨嗣昌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够经略好西南数省,既然没出大问题,那保持稳定才是最佳选择。
如果现在换人,那还得反复尝试,试出下一个适合经略西南的人选。
大明现在的局面,经不起这么反复折腾了。
所以崇祯的选择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区区一个汉中府而已,就算真让汉王占住了,短期内反而能替朝廷独当一面。
等天下大势稳定了,再收拾汉王也不迟。至于杨嗣昌嘛,文臣而已,一道圣旨就解决了。
再说了,杨嗣昌做的事情,还在合理范围之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逾矩。
人心渐失的局面下,杨嗣昌还在干实事,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崇祯自己分析了一下形势,便下令京师戒严,并允许北直隶、山东各府、州、县组织乡勇,抵抗清军。
众臣只管唯唯领命,都不愿意再讲自己的见解了。
如今朝廷已经在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掌握,而且手中能调动的资源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