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传统(1 / 3)
“我知道你是不着急,反正我也不着急,那十来本书,足够我再看几个月时间了。[本文来自]”卢云达摸着自己特意留下来的胡子,笑呵呵的说道,实际上,他对于这种新出现的医书,那是相当的感兴趣。
不说这些医学巨著写的有多好,至少一点,那是极大的填补了中医方面的空白,一些仅仅从其他典籍上,所了解到的一些书名,竟然也能够被招过来,就足以说明,王坤的本事了,那么多书,靠他自己去研究,不知道何年马月能够全部吃透。
如果是小说,这么十来部著作,自然很快就能够看完了,毕竟,每部书能够有上五万字,都算是比较多的了,可惜,医学方面的,不但要将之看懂、熟记,还需要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看看这些知识,在实际的操作之中,到底有什么差异性,没有经过实践的,最终,不过是停留在大家脑海里的镜中花水中月而已,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你不急就好了,想要这些著作,又不想出力,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们了。中医的没落,他们首先要负极大的责任。”王坤微微有些郁闷的说道,这人怎么样,到底做什么,都是有个道道的。
实际上,华夏就是有些太敝帚自珍了一点,而且,有了好东西,喜欢向国外进行炫耀,自己人,想要知道一个东西,那是非常难的,而国际友人如果过来了,不单单是他们自己,就算是官员,都会逼着你将所有的过程、资料让国际友人看看,说的好听,是帮你进行改革。增强你的竞争力,说的不好听点,他们那群红头发、金头发的家伙,懂得华夏的传统工艺?懂得中医原理,都是些放屁的话。
而对于自己人,因为没有那些官员的压迫,再加上,自己人总是低人一等,让大家的目光习惯了俯视。把自己的技艺传给国内的人,怎么看,都有种施舍的味道,又何必将最精华的东西传出来。
能随便给他们点,自己用不到的东西。给他们稍微讲解一番,已经是对得起他们了,宁与外贼不与家奴,可以说,这是华夏一直以来传承下来的传统。
即使在新华夏建立起来之后,与西方国家开始建交,在那段时间。不知道多少华夏的技术、专利被外国人学了去,具不完全统计,79年,华夏与美国正式建交。之后直到1985年4月1日,华夏的第一部专利法才真正的实施,在这之前的时间里,有数以万记的技术。被国际友人所窃取。
并且,被其在自己国家和国际专利局进行了注册。而且,还有一点事情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有些专利放在国内的时候,即使被发明人求到大型企业里面,人家也不可能应用的,这样的时候,如果有钱,那还好一些,可以在国外申请专利,没有钱的话,就只能忍痛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国外友人了,然后,人家在返销华夏国内,赚取数以亿计的软妹币,真的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
如果王坤有能力回到那个时期,说不得,要花费个千八百万的,把国内的专利收集起来,然后在国际进行注册,很轻松的,就能卖个几百亿软妹币,真的是非常划算的事情,而且,这利润,虽然第一次非常多了,但是,到后期,也有很多专利可以源源不断的收取利润,甚至,比他现在办企业,都来的轻松。
可惜了,现在华夏的专利已经不好用了,许多人,都明白,因为华夏人自己申请的专利,根本就起不到保护专利人的作用。
而且,专利的保护机制不完善,一个专利一旦放到专利局里面,基本上,就算是公开的技术了,华夏盗版,那也是有门路的,弄不到那些专利技术,他们凭什么去盗版?就凭他们的脑袋自己去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由此,发明一项技术,有办法的话,还是不要申请专利的好,除非,能保证有人购买,要么,还是以境外申请的方式,在全球进行专利申请,在国内的话,仅仅提供一些验证资料和国际专利的文件,进行申请,并不把其中最主要的技术拿出来,就好了。
这是十分典型的华夏人面子问题,因为发明人大多来自底层的工人或者技术人员,想要使用这些技术,大家抹不开面子,而一旦这些东西被国外的人注册了,那时候花个一两亿甚至更多的软妹币,有可能还会给购买人或者企业套上一个科技先行人的称号,因为其引进了先进技术,这种悲哀的事情,还是尽量少发生一点才好。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医学工作者,都把自己保留的东西,好好的保存起来的,许多人还是非常喜欢,把自己的技术传递下去的。”卢云达脸上微微露出了一丝苦涩,淡淡的说道。
“恩,卢老就非常好,我们作为小辈的,能在卢老这里学到很多的东西呢。”李想也是立即接上了话头,因为他本身就是卢老的学生,自然,证明还能算是靠谱的,否则,以他自家的传承来看,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去跟着外人学习,特别是那些敝帚自珍的人,能学到什么东西,可想而知了,还不如到处行医,等有了疑问,再和家里联系,也就好了。
“这样的医学工作者,有多少呢?非常值得怀疑的。”王坤直接是打断了卢云达因为李想的夸赞,而有些自得的神情。
“额,不是很多。”卢云达也有些郁闷,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么多年下来,实际上,他带出来的学生并没有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