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土地制度乃根本(1 / 2)
处理s私文件时出错
“农工商并重?”李虎马上明白了范直昌的意思。、、
“对。”范直昌说道,“我们以农业为基础,以商贸发展来带动手工业的发展,以手工业的发展来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中土财富的增加。中土财富增加了,朝廷在重新分配财富的时候就掌握了主动,就可以让王国、官僚富豪商贾和普通百姓的财富都随着中土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继而形成一种利益上的平衡,达到国富民强这个最终目标,如此一来,我们的变革就成功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变革策略应该是在确保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这样不但摆脱了‘抑兼并’和‘不抑兼并’的桎梏,也缓解了朝廷、官僚富豪商贾和普通百姓之间激烈利益冲突,缓和了官民之间的矛盾,从而确保朝廷的变革稳步推进,确保中土国力迅速增强并完成统一大业。”
李虎陷入沉思。
范直昌的变革是全新的,是他在书上没有看到过的,也是历代变革先贤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新办法。
范直昌则滔滔不绝,继续阐述自己的变革策略。这一次,他说到了土地制度和田赋,说到了国之根本。
“从历史上来看,每到王朝更替的时候,土地兼并也是最严重的时候,土地兼并造成百姓无田可耕,百姓无法生存了,于是揭竿而起,但本朝百姓揭竿而起,却不是因为无法生存。本朝为防止难民暴乱,有完善的募兵和赈济制度,确保人人都有一口饭,都能生存,所以本朝百姓揭竿而起的暴乱寥寥无几。”
“立国初期,川蜀王小波、李顺.起义,是因为朝廷的茶叶专卖政策;前几年宋江起义,是因为朝廷的刮田政策;江南的方腊起义,同样因为专卖政策原因;河北起义,还是政策原因。所有这些政策都体现了一个特点,官与民争利。朝廷为了增赋,横征暴敛,把百姓逼得没有活路了,这些人为了反抗暴政,揭竿而起。”
“本朝田制不立,土地自由买卖,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以来最严重的一个时期,但百姓没有为土地严重兼并而失去生存的机会,也没有
为此而造反,相反,他们不堪于朝廷新政的压榨而造反了。王小波、李顺是川蜀的茶商,宋江是梁山泊的庄园主,方腊是漆园的雇工,他们都不是耕地的农民,他们都是被朝廷为增赋而实施的掠夺他们财富的财经政策逼反的。”
“王荆公变法,因为受到旧党的.百般阻扰,尚没有走到官逼民反的严重地步。蔡京主政,把对手全部赶出了朝廷,为所欲为,结果官逼民反。我们变革,也是一言堂,同样没有对手,总帅利用强悍的武力,可以强行推行各项变革政策,但危险性更大,稍有错误,必定引发一连串的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总帅和朝中大臣在变革的时候充分总结了文荆.公和蔡京变法失败的教训,尤其在财经制度上,更是小心翼翼,唯恐激起民愤,但到目前为止,朝廷的财经制度改革都是拨乱反正,都是废止蔡京新政的蜕变部分,基本上还在沿袭文荆公变法的思路,不敢有分毫的篡越。”
“文荆公变法是在大宋原有制度上的修改和完善,.虽然有助于朝廷改善财政危机,但效果不明显,需要一段漫长的时
间。当年文荆公试图立竿见影,步子迈得太大,失败了;蔡京主政后,步伐不是迈得太大,而是打马飞奔,结果一败涂地。”
“两人失败的原因,归究起来都是一个,财经制度.改革的失败。本朝赋税两大块,田赋,就是土地税,在乡村收取。其次就是商税,主要在城市收取。其它诸如身丁税、官田税都有限,要想增加赋税收入,必须在田赋和商税上想办法。”
“本朝土地税是.两税法,就是秋夏各征一次田赋。本朝土地数量基本固定,在土地大量兼并的情况下,田赋没有增长的可能性,只有想方设法堵塞瞒报漏报,确保田赋不减。”
“田赋没有办法增收,只要在商税上想办法,于是就有了蔡京的榷茶制度,新的盐钞法,变‘交子’为‘钱引’等等一系列掠夺制度,但这远远解决不了问题,蔡京一咬牙,巧立名目增收赋税,搜刮民田,增加免役钱,胡搞一气,结果官逼民反,新政失败,蔡京也身败名裂。”
“文荆公和蔡京的变法,单纯从财经
制度上来看,都是理财。大宋财富就那么多,你不设法创造出更多的财富,那所谓的理财就是重新分配财富,而不是去创造财富。只有一块大饼,三个人分,你分得多了,其它两个自然分得少,矛盾自然就大了,所以这办法行不通。退一步说,即使文荆公变法成功了,也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财政危机,迟早都要引爆新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