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一章:瓷器计划(1 / 5)
仙饰坊,是郑好那家店铺的新名字。
在无法保证忠诚度的情况下,殷清风收下郑氏父子为奴。
因为这事儿,殷清风自己都嘲笑自己。
他一面向李世民劝谏解除关于奴婢制度的法律,一边自己又大肆蓄奴。在外人看来,这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
不管外人怎么看,殷清风知道自己终究有一天会把这些契约解除的。在此之前,他要利用这种关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在外人看来,又是一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表现。
他也无奈,他属实对这个时代的人没多少信任感。
送走郑氏父子第三天,殷清风又迎来了一对父子。
“老汉韩起,叩见县男。”“小人韩潇叩见县男。”
这爷俩是武士彟派人送来的,他们的身份是耀州窑的老板。
古人爱玉、尚玉!而瓷器某种程度上能体现出玉的那种中庸道德、成熟内敛、礼义廉耻的神韵和内涵。现在天下安定,有些人就要开始享乐了,而瓷器必将是他们的选择之一。
之前瓷器一直是实用器为主,还没有达到被文人阶层认可的程度。所以殷清风要让瓷器逐渐成为那些达官显贵、文人墨客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而且,他终极目标是让世上从此流传一句话:“家无瓷不贵,室无瓷不雅。”
为此,他将耀州窑、巩县窑、均窑、定窑、越窑、寿州窑、浑源窑等等历史上有名的窑口都写给武士彟,并让他去购买下来。
由于经常看和北京马大爷的节目,殷清风对瓷器产生兴趣后,也查看过不少的关于瓷器的资料。
就他所知,有些窑口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生产了,比如龙泉窑。越窑的历史,更可以追溯到商代末期。但更多的窑口形成于隋唐时代,并且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
别说瓷器最高境界的‘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还没有达到,就连模下印花、釉下彩也还没出现。这两样技术是湖南长沙窑首创的。只是不知道长沙窑现在建立起来没有。
想到长沙窑,殷清风又想到了一句缠绵的诗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长沙窑初期的销量并不好,原因就是它们的原料等级不够高。也就是说,用来生产瓷器的黏土不够细致。为了维持生计,长沙窑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在瓷器上题写诗词。
“君生我未生”那句诗,便出自长沙窑的一个酒壶上,而这首诗的作者却未见于史书。
原料的瑕疵,并不代表长沙窑的成就不高。
长沙窑是器型最多的窑口,也是最早使用釉下彩绘、最早开创模下印花、最早在瓷器上体现外国文化的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