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斯卡格拉克的黄金(十)【有注水,须谨慎】(2 / 3)
追溯缘由,也许我们可以从久远的多格尔沙洲海战,或者多格尔沙洲海战之前大胆号战列舰沉没窥得一丝端倪。
1914年11月1日,索契角海战和科罗内尔海战爆发的同一天,大胆号战列舰在荒凉的苏格兰北部触雷沉没。
为了回应德国人的海军造舰计划,议会一口气下拨了多达八艘主力舰的庞大造舰预算,开始了大规模的战列舰列装计划。四艘猎户座级超无畏舰和四艘在猎户座级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英王乔治五世级超无畏舰一贯被视为大舰队的中流砥柱。然而就是这样一款造价高达192万英镑的超无畏舰,在冰冷的苏格兰北岸威利斯湾挨了一枚水雷便进水过多,损管和拖拽无效后倾覆沉没。
1914年11月14日爆发的多格尔沙洲海战,西莱姆舰队只有三艘主力舰,分别是毛奇号、冯-德-坦恩号和布吕歇尔号。1914年6月的基尔港访问,贝蒂注意到德国人将自毛奇号以后的战列巡洋舰称为后塞德利茨型战巡,布吕歇尔号在德国的官方称法则是不伦不类的大型装甲舰。很明显,毛奇号和冯-德-坦恩号已经是老式主力舰,而布吕歇尔号只能称之为准战巡。实际上,正是这三艘老旧的主力舰顶住了贝蒂将军五艘战巡和三艘猎户座级战列舰的集火,支撑到希佩尔将军两艘德弗林格尔级和一艘塞德利茨号战巡的增援。
多格尔沙洲海战的后续是德弗林格尔级战巡轻松击沉我们的雷神号战列舰。
费希尔元帅对战巡的定位是一款装备与战列舰同等口径的火炮,但是又不具备战列舰防护力的完美巡洋舰,然而雷神号战列舰沉没某种意义上颠覆了费希尔的理论。
很可惜,我们拒绝考虑深层次的东西,反而将多格尔沙洲海战失利的原因加诸在雷文森少将拙劣的指挥造诣和皇家海军并不熟悉的夜战近战身上。是的,大胆号的沉没和多格尔沙洲海战失利原本可以对骄傲自大的我们提出警醒,但是我们却坚守日不落帝国世界第一海军的荣耀,亲手葬送皇家海军的光荣!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第一,我们过于轻视主力舰的防护力。我们的主力舰侧舷防护装甲绝对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自无畏号下水,米字旗战列舰水线带装甲大多保持在10-13英寸水平,而战列巡洋舰维持在5-9英寸。后者显然不具备资格参与战列线决战,而前者虽然能够在超过13000码的交战距离上防御德国人普遍列装的12寸和13.5寸穿甲弹,但是要知道我们的主装甲覆盖面积从来不会超过一层甲板。另外,我们的侧舷上部装甲带下端只有229毫米,上端只有203毫米左右,而这一层单薄的,并不连续的装甲带后面只有一曾甚至不能抵御穿甲弹碎片的斜面穹甲。
其次是不受重视的水平装甲。必须承认我们在设计战舰的时候,对于无畏舰时代的海战特点预计不足,这导致我们的战列舰水平装甲普遍只有两层总计2.5-4英寸,而战巡更是只有2-3英寸。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中,交战距离绝大部分时间海战中屡屡被德国人击穿水平装甲,导致舰体内部受损,皇家公主号沉没的原因之一就是水平甲板被连续洞穿。
最后,我们的炮塔设计也相当失败。作为战列舰,我们的炮塔正面装甲普遍只有11英寸,炮座更是只有9-10英寸,这意味着德国人在11000码的距离上可以轻松的击穿我们的正面炮塔装甲。再者,我们的炮塔结构设计存在问题。我们的炮塔正面装甲存在一个倾斜角度,这种设计相对于绝对垂直的装甲有助于减少炮塔空间,降低装甲重量,可是考虑到炮弹出膛之后的类抛物线飞行路线,这无疑会让对手的穿甲弹构成垂直落角,达成最大深穿效果。另外,炮塔顶部装甲的斜面设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64毫米的“水平”顶部装甲并非一无是处,可是倾斜设计却让这层装甲防护力呈几何倍数的削弱。鲁莽号战列舰正是因为x炮塔顶部装甲被击穿而爆炸沉没。
第二,我们的炮手并没有在海战中严格执行战斗条例。根据皇家海军积累下来的战斗条例,弹药库的舱口只有在运出弹药时才能打开,弹药运出后就要立刻关闭,弹药通过输弹机运上炮塔后,扬弹筒中的防护盖也要立刻关闭,然后炮塔才能发射。
然而在实战中,我们并没有严格遵循这一程序,这导致我们的炮塔一旦被击中,弹药库就有可能被穿甲弹爆炸次生的大火殉爆。在海战中,快速舰队的旗舰狮号就曾被吕佐夫号战巡的一枚350毫米穿甲弹撕碎了p炮塔附近的水平装甲,在输弹机中爆炸。如果不是哈维的奋不顾身,也许大英帝国损失的主力舰数量还得增加一艘。
第三,我们的炮弹存在问题。在斯卡克拉克海峡海战中,四艘国王级战列舰向大舰队本队发起死亡冲锋。我们集中四个分队向德国人开火,德国人几乎每艘舰都中弹超过五发以上,然而那四艘国王级依然顶住了我们的集火,在西莱姆舰队的掩护下安全撤回本队。
虽然我们使用的重型弹穿透力不比德国人,虽然德系战舰的防护力异常强悍,但也不至于无法咬动对手。也许这一点比单纯推诿德国战舰防护力强悍更值得大英帝国的火炮专家去研究。
最后,我们在主力舰的水密设计上存在偷工减料。我们的主力舰水下防鱼雷装甲和上部装甲带通常并不构成连续防护,虽然我们在主力舰内侧铺设一层可以储备浮力的穹甲,然而贫弱的上部装甲带让穹甲的作用大打折扣。除此之外,早期的主力舰并没有装备水密隔舱纵向隔板,而且水密舱和联络门强度也有问题,一旦舰体中弹,巨大的震动会导致中弹部分的周围水密舰壳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