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惊蛰(3 / 3)
在琼州府的视察足足持续大半个月,并拜访了若干本地官宦世家,得到的反馈都是赵有恒很会做官,留在琼州是人心所向。熊文灿大感欣慰的同时,也暗暗拿定了主意。在离开琼州的当夜,熊文灿在行辕里开始给崇祯皇帝写奏折。
他直觉觉得琼州一地的兴起绝不是偶然,但背后的因果他又暂时不愿意去触碰,尤其是几年前上一任两广总督王尊德屈辱暴亡的事。而“南洋外夷隐患”华美国四下张扬又刻意远离大明的态度,也让他总有一种难以下嘴的感觉。
总体来说,借着“无利不起早”的华美国,琼州这些年的成绩很是给自己长了脸,崇祯皇帝没事就会下旨夸上自己几句,自己所要面对的嫉妒不会比赵有恒“芝麻绿豆”大的知府小。
不久前崇祯皇帝再次打算让自己出任内地总督专力平贼,而自己以一篇《五难四不可》的奇文推脱的同时又让皇帝大为赞赏。看来自己就算再不情愿去内地,在两广总督任上也待不了多少年了,这大明的东南半壁终究还是要有人真心看顾一下的……
打定心思,自然下笔如有神。
“请实琼屯垦以解辽事疏:
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广东、广西,巡抚广东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熊文灿叩首启奏。为抚灾民、实琼州、丰两广、图定南海、以利平贼破虏求天下太平事。
窃以为国之要事,莫出积储。内朝支给,外廷用度,俱由此出。是故先有文景累钱朽贯,后有卫霍破奴扬威。今东虏猖獗,流贼群起,臣虽在极南,闻之亦忧。
臣每思之,非官军不如贼虏,汉儿不如胡骑,实饷缺则兵无勇志,粮乏则军少战心也。漕输南粮以供北地九边,国朝旧制也。去岁东虏破大凌河,蓟辽震动,移宣饷馈辽则西北不稳,不馈则辽事日艰。虽征辽饷可解一时,亦不敷用。故为今之计,在开源与节流也。古今开源之要,首重垦荒,今者海内承平日久,人口滋众,几无荒地,所余者或山岭无水者,近塞被乱者。臣履任岭南,点检户籍,乃知琼岛之广,辖民之寡,或可屯垦。
琼崖者,自秦始为郡,历千八百年矣。陆有灌溉之便,水有渔鱼之利,堪称膏腴。更兼历朝屡徙民流官以实之。臣每思之,纵无江南接踵之盛,亦当有湖广盈仓之丰。今反不如九边,户不逾十万,盖烟瘴横行,蛇虫滋产,壮不堪其苦,幼难有长成也。
凡新民至琼,疫病去其六七,虫蛇噬其二三,所存十一。故每有谪戍,亲友皆缟素送之,如赴黄泉。然去岁有海外番邦米夷国赴琼州求封贡,其酋献蔽烟瘴蛇虫药,臣亲试之,果良药也。
臣乃遣人招夷酋,未及相见,酋先跪泣城前,谓:得见皇明天使,沐圣君恩露,此生无憾矣。臣见彼如此,果纯良知义辈也。臣问秘药事,彼言小国素善制舟行船,秘药自极南地得之。又语及南海诸国事,使臣获益良多。
臣尝闻安南国乱,南北相攻,问之何以未见安南民内附避祸。彼言安南有良稻,热瘴之地年可两三熟,是以国虽乱,民犹殷也。然安南稻素为安南国重器,不轻示人,而彼酋在安南有旧,愿访求之,并秘药同献圣朝。
又见邸报载福建盐潮风灾频起,粮价恶涨,民多离乱。臣请徙闽、浙、两广及云贵地流民以实琼岛,以为常例。臣当简拔能吏,教训新民,则良田万顷,数年可期。如此开琼岛之源,充盈府库以备不时之需,户部新得一江南,此利一也;东南定,使复辽平贼无后顾之忧,此利二也;更使流民得以再生,绝白莲魔教利用之虞,此利三也。
臣资鲁钝,谋不敢称上,策亦不敢曰良,然心拳拳,伏惟陛下查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