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来一发(2 / 7)
日本本州相模国,后世的神奈川县三浦半岛,森林茂盛,沿岸礁石嶙峋,水浪拍岸。
17世纪40年代的三浦半岛最南端的宫川湾,海岸郁郁葱葱的原始色彩下掩盖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小渔村,南岸五百多米外还有一个面积仅一平方公里的城岛。
这里有着环境不错的天然良港,还是海上通往德川幕府首府江户城的咽喉要道,扼守通往江户湾的浦贺水道,在百年战国纷争中也曾经是多家海盗水军的重要据点。
根据德川幕府“一国一城令”的严规,曾经的三崎城被废弃,使周边的村町越发显得偏僻封闭。但在某些蝴蝶翅膀的微风下,颁布锁国令的德川幕府于几年前在三崎城原址上重修了一座三崎奉行所,和东面千叶半岛的馆山奉行所遥相呼应,以监察进出江户湾的所有船只。
紧接着德川幕府又在原本古旧的观音山海岸烽火台基础上扩建出一道海防要塞,沿地形部署了十几门多年前从荷兰东印度公司二道贩子的手里购买到的华美12磅或18磅铁制加农炮。
东北面的浦贺水道上,一艘全身上下钉满各种不靠谱厚实木盾的幕府江户水军关船(一种中小型快船)正在巡逻,而在江户湾的更深处,还坐镇着一艘安宅船(一种大型重甲战船),如同漂浮在海面的“大楼房”一样威风八面。
载运着满足江户城贵族和平民生活的荷船(一种以运货为主的小型船)在江户湾里来来往往,每每遇见江户水军的巡逻关船,商人或水手们都不得不匍匐在甲板上。以最大的礼节来表达自己的卑微。
忙碌的沿海贸易支撑着日本统治中心的繁荣,无论是渔民还是商人,都不太可能去关心遥远深海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对远方的惊涛骇浪保持着祖辈流传下来的始终如一的敬畏。
1646年5月18日,周五,清晨。浦贺水道的南方海平线上,一支舰队渐渐冒出。
完成一次南向巡逻,正打算掉头返回江户湾的幕府关船上,几个带着斗笠的幕府小兵连连揉着眼睛,似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幕。
慢慢地。南方来的陌生舰队终于展现出较为清晰的轮廓,那一溜淡淡的煤烟和鼓涨的雪白风帆十分明显地与当地人常见的渔船划清了界限。
“哦……是南蛮船……他们过来了!快啊,摇旗号!快去报告松平大人和三浦大人!”
甲板上的幕府小兵们一阵目瞪口呆后,连滚带爬地朝身后船楼跑去。不多时,在一个幕府水军头目的指挥下,关船的船楼上一个小兵开始向远方的海岸要塞和江户湾内方向拼命摇起了一杆长长的信号旗。
报警的信号首先通达了一艘小早(一种船型更小、机动性更好的小关船),然后小早又挂上了一副奇怪的信号旗,向海岸要塞传递信息的同时掉头向江户湾内返航。
而在浦贺奉行所的海岸要塞上,收到水军信号后不久。烽火台就腾起了烟柱,紧接着一个精瘦的矮个子中年幕府官员全身披甲,带着几个随从走上一栋木制高楼,举着“南蛮筒镜”眯着一只眼细细查探起来。
松平五郎勘右卫门忠信。是当今江户德川幕府中的老中(辅佐幕府将军的最高官员)松平信纲的一门。本来只是一个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出身卑微的旁支,却在三崎奉行所成立后,被松平信纲推举成为了奉行官,可谓也沾了蝴蝶翅膀的光。
“嗯。是南蛮船,他们不是应该前往长崎吗?不过,现在‘泊期’也未到啊!”
泊期。就是指德川幕府在闭关锁国后专门为前往长崎的荷兰商船定下的进港期限,通常为每年的七月二十日(依然采用的中国农历),而完成交易后,又必须于十月二十日前离开日本,而且数量也严格限制为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