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古近诗体(求推荐求收藏)(2 / 2)
“这到是不用,毕竟已经写出来了,大家已经熟悉,不适宜去改了,实话说,事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留下一个不足,足以引起自己的警训,让他时刻激励着自己,让你以后写作时,多用点儿心事,多思考一下其中的不足部分。”
“多谢两位指点,让我感觉好多了,没想到,写一首诗这么难啊!还要考虑方方面面。”
“那是当然,写诗本身就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写诗要注意诗的字数,句数,平仄等有严格的规定,还要注意这些诗句之中各种韵,一般来说,《诗经》等文章,他们大多出自民间的口语,没有讲究那么多,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
相对而言,现在的诗分为绝句,律诗,还有一些杂言诗,这些诗,我们统称为近体诗,就像是你写的那首《三(2)班送张玉玲》;但是,再向以前推去,就是以古体诗为主(即乐府和古风体为主),这古体诗就是以诗歌为载体,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诗篇,如《诗经》,汉乐府诗等,但是,古体诗现在已经是不怎么应用了,毕竟他们来源不同,形式不同。”
李晓峰从中也听出来了,以前的诗基本上是民间大众所创作较多,他们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在状等一系列民间的生活状态,而近体诗,则是文人墨客专门创作的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文章。
一句话,创作人的不同,他们的目的也是不同的,相对而言,李晓峰对于对于这些还是算了解的,毕竟他也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书上也简单的谈了一些。
“行了,老徐,别在这里教人家年青人了,现在能写出如此好的古诗,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对于现在的年青人,不能要求那么高了。”王松教授看着徐雪丽教授对着李晓峰开始滔滔不绝地说道起来,不由得开口。
“呵呵,老了,难得有一个小知音,多说了两句,没想到,让李同学看看笑话了。”
“徐老师,这是哪里的话,学生聆听老师的教诲,是学生莫大的荣幸,怎么会有厌烦的情绪呢,我还想多听徐老师给我的指导呢。”
“老王,你看看,人家小伙子多会说话,就老听,听烦了!”徐雪丽把他的头一抬,不屑地看了一眼王松教授。
王教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得摸了摸鼻子,尴尬地笑了笑。
真是的一些老玩童的感觉啊,老玩童,这话一点也不假,看着两个老教授,已经是退休了,还不停的斗嘴,李晓峰想笑也没敢笑。
同样的还有丁擎忠主任,表情也是那么多样。
“都怪你,我们说到现在,把正事差点儿忘了,都怪你,老王,回去以后,你可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