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当面谈,有商量(2 / 3)
“老农家了?!”却见陶世荣眼底闪出一丝亮光,对着梁三平问道。而后者则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农家出身,能走就开始帮着家里做农活儿……”
“到现在都不敢忘本,回到琼岛不到地里走走这心里不舒坦。握着锄头,我才能静下来……”梁三平的话,并非虚言。很简单,他的很多重大决定都是在握着锄头的时候做出的。
手上没有握着锄头,梁三平总是感觉心里不稳。锄头握着。农活儿做着他才感觉自己是在活着。立厦千顷,不忘初心。梁三平希望的是自己不要忘掉自己最初是为什么做事的。
很多人。在取得了些成果后便逐渐不自主的忘掉了自己的初心。这是最为危险的,因为他们自己会迷失掉自己。梁三平不希望自己走到那一步。
所以,即使再忙。回到琼岛后,他必须要去地里走一遭。握着锄头,好好在地里劳作一番。这是体型自己,不忘初心。也是体型自己。不忘本。
“好小伙子!我算是明白你为啥能做出一番事情来了!”陶世荣满眼欣赏的望着梁三平:“就不忘初心,不忘本这一条。你就做的比多数人都好!好得很啊!”
陶世荣的话,并非是简单的夸赞却是有感而发。这个时候,回城的知青也逐渐的多了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各路的伤痕文学的诞生。
陶世荣并不讨厌那些伤痕文学。相反的有时候他也挺欣赏的。但对于那些不断的描绘自己在农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之类的,作为农民出身的陶世荣则是极为反感。
你们去了几年就抱怨了、就愤恨了,那么如此生活了几百上千年的老百姓又该如何抱怨?!祖祖辈辈的面朝黄土背朝天,难道就活该受罪?!
你们去一下就喊受罪了,那这些老百姓们怎么算?!对于那类人,陶世荣极为反感。一些所谓的“伤痕文学”为了追求某些描述效果,刻画的农民形象及其糟糕。
这更是让陶世荣无比的生气。所以,在见到了梁三平这样的年轻人后陶世荣自然是无比欣赏的。能不忘本,能不忘初心。就这点来说,很多人做不到。
“虽然说作农我是老把式了,也算是个老农。但在农业这块儿,三平同志你可是比我擅长啊!”陶世荣笑着让梁三平坐下,秘书奉上了茶水他这才道。
“琼岛取得的成绩,我们很羡慕啊!按说,我们江浙也是农业大省了,可就产值来说琼岛几个地区创造的外汇,却比我们都多。所以我们必须得多向你取经啊!”
梁三平要站起来给秘书道谢,却被陶世荣按下来了。听得陶世荣如此说,他连道不敢:“您这是羞我呢!琼岛现在才刚刚起步,我这也是碰了运气。算不得真本事……”
“哈哈哈……那你就给我们江浙提提意见,看看我们要怎么去碰这个运气一下!”陶世荣哈哈一笑,摆手道:“有没有本事,说了不算做了算。你梁三平做了什么成绩,摆在那里!直说吧,你对于我们江浙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