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青谶(五)(1 / 3)
更新时间:2012-11-02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沉。翠袖倚风萦柳絮,人生有味是轻欢......
出了长安城不远,便是一望无际的田庄。轻柔的和风吹过,荡起层层青绿色的波浪。初雨方歇,长安城外的麦田多是披上了一层明丽舒雅的新衣,伴着青泥淡淡的芳香,直是叫人酥软了筋骨。
离官道不远的小径处,三两位长安城中的官老爷偷得半日清闲,策马出城朝自家渭水畔的庄园而去......
今年真得落了个好年景,才一入春便接连下了好几场酥雨。龙王爷赐了恩,麦子都泛着层层油光,直乐的陈宝贵儿合不拢嘴,干脆背着个犁铲兴冲冲的坐在了地头哼起了小曲。关中这千百里土地就是比别处金贵,虽然分到自家头上比别处州县少了那么一亩三分,但有句老话怎么说的来着,“山高皇帝远,岁贡两皇粮”别看他们多分了那几亩薄田,但除了交予朝廷的皇粮还要备齐县令大人的份子粮。要是少了一斤半两,保不准会被拘到衙门里按“蔑视王法罪”来上一顿“竹笋炒肉片”,再像死狗一样拖拽出去。
京畿之地,天子脚下。县令大人再大能大过长安城中端坐龙庭的那位皇爷去?便是县公大人胆儿再大,也不敢领着衙役带着枷锁去自家田头儿私征口粮。若是被哪位官爷撞见了,写一封信纸儿送至皇帝陛下面前,县令大人还不得脑袋搬家。那些官老爷啊,虽说心肠黑了些,但赔本的买卖却不会做。守着那一顶京畿的乌纱,一年有多少银钱进项,何必抠着自己那一两口粮食不放。
长安城中贵人多,连带着郊外的田地都沾了光。粮米菜蔬贩送给城中的大酒楼,比贱卖给乡户人不知要高上多少倍。要是赶上年景好,不但能衣食无忧,还能攒下银钱进城到绸缎庄裁一匹彩布,给自家婆娘添置一份新衣。自家那两个秃小子也快到了懂事的年纪。陈宝贵寻摸着让老大呆在自己身边帮衬,将老二送到城中典当铺做学徒。若是升为正式坐堂的伙计,不但一月有一吊肉好的份子钱,岁末还有东家赏的红包。
陈宝贵越想越兴奋,随手拾起一束麦秆,颇有兴致的编了一只草蚱蜢。
官道两旁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大户人家的佃户扛着锄头,牵着牛羊从自己身边走过,陈宝贵却没什么兴致和众人打招呼。多是些填不饱肚子的苦哈哈,打了再多粮食也吃不到自家嘴里。轻撇了撇嘴,陈宝贵将头转向一旁。
“宝贵叔!”一身着粗布青衫的少年从一匹青花骡子上跳将下来,跑向自己。
“小六,你不是在城里医馆里做工吗,怎么跑出城来了?”轻拍了拍手上的土灰,陈宝贵起身答应道。小六是自家三弟的独子,从小便被送到长安城的医馆里做工,现在已是挂了名的伙计,陈宝贵看在眼里满是欣慰。
“我们店里的许郎中回家省亲去了,闲着也是闲着,掌柜的便放了我们三日假。”陈小六又向前走了几步,笑声道。
“哦。”陈宝贵有些狐疑的打量着侄子身后的众人,强自挺了挺微驼的腰背。
陈小六见自家大伯这幅神情只觉好笑,忙解释道:“宝贵叔,这些都是我的朋友。这位是张巡张县令,这位是侍郎大人的公子张延基,这位是前任左相大人的独子李括。”小六一番指指点点总算让陈宝贵明白了来者的身份,一时陈老汉被吓得不浅。
自己平日里见到最大的官也就是里长大人。此时又是县令,又是侍郎,左相的公子,陈宝贵只觉头脑发懵,两只手搓来搓去,就是不知道该放至何处。
“六子,你咋认识这么多贵人官爷呢,老陈家祖坟上真是冒青烟哩。”思忖良久,陈宝贵才憋出这么一句话,众人强自忍着,才没笑出声来。